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讲稿.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讲稿
把握内涵科学发展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全市后备干部培训班暨主题党课上的讲稿
同志们:
建设黑龙江省正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市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它有哪些功能,标准是什么,北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有什么重大意义,有哪些优势,如何打造,等等,所有这些,作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后备干部都应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建设我省正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之而共同奋斗。为此,今天我从四个方面重点讲一下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一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功能和标准;二是北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三是北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和现实基础;四是北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功能和标准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
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和城镇体系而言的,相对一般城市来讲,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从区域的角度上讲,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极核点。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
一是聚集和辐射功能。这是中心城市功能的“中心”体现。一方面,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的主要载体,具有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经济势能高、带动效应大等优势,它可以通过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信息效益、人才效益、设施效益等方面的吸引,将区域内的人口和各类要素聚集于此,成为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心和城镇网络的发展极核。另一方面,以中心城市为主轴,形成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乡镇和农村梯度链,把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位、各个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合理的产业发展链、技术扩散链、市场分工链,并通过自身产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溢出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影响,促进区域内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高速度、高效率、高水平发展。
二是优化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规模效益上,中心城市人口、面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模,比周边城市一般要大,有能力对区域内资源进行调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显著带动作用。国际上的一些研究表明,尽管大中城市会存在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问题,但是总的分析,大中城市的综合效益要比小城市好。无论是东京、纽约,还是北京、上海,之所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都和城市的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中心城市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为区域内经济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准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学术界提出了十大标准:
一是快捷的交通。包括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网密度与每条道路负载量、市内交通与城市周边交通网、城市主干道及主干道与其它道路之间的互补。
二是快速的通讯。包括快速的有线通讯、无线通讯以及促进有线通讯网与无线通讯网的有效配合与竞争、信息高速路与信息港的有效形成、邮政与各种快速递送形式的有效配合。
三是良好的环境。包括应有的城市绿地面积、应有的城市树林及树木、良好的空气质量、浓厚的文化氛围、充足的公共性娱乐与体闲场所、健全的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充足与洁净的城市用水、无污染的城市能源使用结构的有效搭配。
四是方便的服务。包括有效的生活服务和有效的工作服务。
五是合理的布局。包括区域性中心城市自身及其与周边城市的合理布局,含涉及到的各种产业布局、居住地布局、公共活动场所布局及产业、居住、公共活动场所之间的布局等。
六是有效的功能。区域性中心城市都有对整个区域发生带动作用的功能,这种功能的有效发挥是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果发挥不了区域性的带动功能,也就失去了作为中心城市的资格。
七是鲜明的特色。主要指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历史、区位、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特色,必须在城建中充分体现出来。当然,也可以搞些人为的特色,比如建造标志性的高层建筑等。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这两年建设了一些高层楼房,如即将完工的文化家园高层楼房,将要开工的华苑小区、华钰小区高层楼房等,装修改造了可容纳近1700人、集举办大型会议、文艺演出、各种展览和电影放映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人文化宫,大力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就是要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现在有些来北安的外地人,在看到我们的变化时都很惊讶,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