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地理试卷
命题教师:姚培泰 2005.1
说明:本卷共分I、II两卷。请把I卷的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II卷为非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I卷(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造成两湖泊面积在缩小的主要原因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根据下表及图,回答34题。
七月均温 X 6℃ 30℃ y 15℃ 26℃ Z 6 18℃
3.x、y、z与图中A、B、C的对应关系正确的足
A.x——A y——B z——C B.x——B y——C z——A
C.x——C y——A z——B D.x——A y——C z——B
.A城与C城在气温上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A.距海洋远近不同 B.纬度上略有差异 C.天然植被的影响 D.地势高低的不同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据此完成题。5.此时,北京时间为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交易时问为930~11∶30和13∶00~15∶00,此时,正在交易的股票市场是
A.纽约 B.东京
C.悉尼 D.法兰克福
.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曙光初现 B.白令海峡烈日当空
C.火地岛午夜太阳高照 D.尼罗河畔夜幕深沉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回答题。
8.影响该海域沿海地区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区封闭程度 B.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的变化 D.洋流
.该海域目前开发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①石油②海盐③渔业④锰结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①②③ D.②③④
.该海域污染比较严重,原因可能有
①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②全球气候变暖③入海河流上水利工程的建设④石油泄漏
A.①② B.③④ .②③ D.①④
1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和冰川融水
B.春季降水和冰川融水
C.夏季降水和深层地下水
D.春季降水和深层地下水
1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减少
1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温度下降 ②温度升高 ③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④过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①增加移民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保育天然植被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7回答16~18题。
16.图7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7.根据图7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价格
18.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人口数量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19~22题
19.北京、西安、上海三大城市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都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位于河流沿岸 D.都是以某种矿产为基础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