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结核性脑膜炎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内科二病房;病例特点(一);;病例特点(三);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一);;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一);分类:
1、颅内--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病
结核性血管病
占位病变(结核瘤,结核脓肿)
2、脊髓--Pott’s脊髓及Pott’s截瘫
结核性蛛网膜炎
非骨性脊髓结核瘤
脊膜炎;CNS结核的病理机制
CNS结核分为两个阶段:1、CNS内形成小的结核灶(原发感染菌血症期),病变在脑或脊髓的硬膜、软膜下或实质表面。2、各种类型的CNS结核形成。
病变类型及范围与细菌毒力、数量、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关。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与CD4T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相关。若细胞免疫低下时,脑实质病灶可形成结核瘤或脓肿。;结核性脑膜炎
病理:在外侧裂、基底池、脑干及小脑形成较厚的胶冻样渗出物。可因基底池阻塞、或中脑导水管阻塞形成脑积水。儿童多见,预后差。结核渗出物下方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反应,此过程称为边缘带反应。颅底渗出物通常较严重,在Willis环附近的血管壁炎性改变,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闭塞,可累及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基底节深穿支。侧裂附近及基底节常有梗塞。;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绝大多数患者于脑膜刺激征出现前2-8周即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疲乏、发烧、肌痛及头痛。头痛加重并变为持续性。25%患者颈抵抗。恶心、呕吐。80%患者持续性低热。10%成人及50%儿童既往有结核病史。20-30%患者有颅神经麻痹,展神经受累最常见。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发病初期或后期可有偏瘫。急性期或治疗后数月可发生痫性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 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诊断价值的表现:
临床:发热、头痛(2周以上),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CSF:WBC升高(20/ul,淋巴细胞大于60%),蛋白增加(大于100mg/dl),糖低(低于血糖的60%),墨汁染色及病理检查阴性。
影像:基底池或外侧裂渗出物,脑积水,基底节梗塞,脑沟强化,结核瘤形成。
其他部位结核证据
;结核性脑膜炎的CSF改变:
主要为淋巴细胞反应(60-400/ml感染早期可有多核细胞的显著增多,但几天到数周后被淋巴细胞代替。
蛋白升高(0.8-4.0g/L)。
糖逐渐降低,通常低于血糖的50%,18-45mg/dl。
肯定诊断依赖于CSF发现结核菌(涂片染色或细菌培养)。若脑脊液量多并仔细检查,90%的离心标本可检测到结核菌,脑室液中检出率最高。CSF培养并非均为阳性(20-70%)。; 其他早期诊断CNS结核的方法:
ELISA法检测TB抗体结果有差异。
乳胶凝集实验快速检测TB抗原,简单特异。
PPD试验阳性时有帮助,有假阴性,50-70%患者阴性,抗痨治疗期变为阳性。
PCR是诊断结核最好的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
增加CSF涂片染色检出TB的方法
10mlCSF离心沉淀。检测时间至少30分钟,重复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所见:
脑的CT或MRI发现脑膜变厚及强化,尤其在基底节区。绝大多数患者有脑室扩大。脑积水的程度与病程长短相关。梗塞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另一个特征性影像所见。CT显示的梗塞发生频率为21-38%,MRI发现的病灶较CT机会多。梗塞主要发生在丘脑、基底节及内囊区。DSA或MRA检查可见Willis环的血管改变,包括血管节段性狭窄,不规则的串珠样表现,及完全闭塞。其原因可能是血管炎或机械性压迫。;结核性脑病
结核性脑病婴儿及儿童较为多见。其特征性表现是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抽搐、昏迷,无脑膜刺激征及局灶性体征)。CSF大多正常或蛋白及细胞略高。病理上表现为脑白质弥漫性水肿及灰质神经元丢失。类似于出血性白质脑病或感染后脱髓鞘性脑脊髓炎。
;颅内结核瘤
结核瘤是坚硬的、无血管的球形肉芽肿,直径2-8厘米。病灶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及胶质增生。病变内含有由干酪样物质组成的坏死区。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为成人及儿童,在发达国家主要为老人。结核瘤产生的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低热、头痛、呕吐、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及视乳头水肿是幕上结核瘤的特征性表现。儿童幕下结核瘤多见,表现为脑干、小脑及多组颅神经症状。;
CT上为低或高密度、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明显的均匀或环形强化。瘤壁厚度不均。常有中到明显的病灶周围水肿。较常见于额顶叶矢状窦旁。CT上的‘靶征’(中央钙化周围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