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的水设计总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基合同段《》()、、《》;规划图、规划要求及对设计方案的意见;
(十一)《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1)同意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
(2)原则同意一般路基设计方案。
(3)沿线部分路段分布软土,初步设计提出清淤换填、换填结合碎石盲沟的软土处治方案基本合适。部分软(弱)土路段设计未作处理,如A4K14+900~A4K15+010 段等;部分路段的设计图表中的软土层埋深、厚度和处理深度与勘探揭示的软(弱)条件不尽一致,如A4K14+240~A4K14+900 段、D1K23+800~D1K24+200 等,应进一步核查调整。施工图设计时,应切实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地质情况及工期要求,特别对于软弱土层厚度较大、路堤较高的路段,应通过稳定性验算和沉降计算重新分析,核查调整设计方案,并加强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
执行情况:对软土路基段落及软土埋深、厚度、处理措施进行了认真核查和调整。
(4)项目所在区域零星存在崩塌及表层坍滑等不良地质,应加强工程地质勘察,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处治措施,并加强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
执行情况:对所在区域的不良地质进行了详细勘探,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治措施。
(5)路基边坡防护应根据沿线地质、水文条件,结合填挖高度及坡率,在保证边坡稳定、安全的条件下,以绿色植被(草灌结合)为主,少用圬工砌体。
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施工图设计中在保证边坡稳定、安全的条件下,尽量以绿色植被(草灌结合)防护,少用圬工砌体。
(6)部分高边坡处治措施及方案不尽合理,应加强高填方、深挖方、陡坡路堤路段防护方案的论证和比选,做好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应切实加强沿线高边坡的地质勘察,
注重高边坡的工程类比分析,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水文条件等,合理确定路堑高边坡防护加固方案,应做到“一坡一图”,以确保高边坡的设计深度。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时根据详勘资料,结合各工点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加固防护措施并做到了“一坡一图”。
(7)应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对取土坑(或利用挖方土作填料)的土质应详细探明,并进行相关的试验工作,对土层是否符合填料要求、储量多大,要准确判定。同时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和水流冲刷等问题,避免因取(弃)土不当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并完善取(弃)土场的复垦工作。
执行情况:对沿线取、弃土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对取弃土场进行了勘探,增做了填料实验,减少了取弃土场设置数量。
(8)原则同意主线一般路段采用沥青路面,面层18cm 厚。应结合沿线筑路材料,进一步做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合理确定路面方案。
(9)经审查,路堤排水沟设计采用矩形边沟,部分路堑边沟采用盖板矩形边沟,过多采用圬工、混凝土沟,欠合理。在路缘带内设超高纵向排水沟(预制混凝土矩形沟),侵入建筑限界,易被车辆压坏。应进一步根据沿线水文、气象、降雨量等自然条件,结合沿线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一步研究完善排水设计。尽量少采用圬工砌体,尽量采用生态浅形沟。避免路面水直接排入鱼塘、水田、菜地及周围村庄。应结合《咨询报告》和评审会专家意见对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作调整。
执行情况:路堑边沟尽量采用浅碟型生态沟,流量不满足要求时采用矩形边沟明沟方案,路堤边沟采用浆砌片石矩形沟方案,取消了原路堑盖板矩形边沟方案,超高段排水参照广东省公路标准化设计图执行。
初步设计交通部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设计参数及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1.浅层软基处理片石渗沟方案不尽合理,下阶段应结合地基状况及地下水影响情况,优化处理方案。
执行情况: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全线软土厚度几乎都在3米以内,采用全部换填处理措施即可,取消了片石渗沟方案,个别较深软土路段根据地基状况及地下水影响情况特殊设计。
2.部分高边坡大量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不尽合理,下阶段应结合详勘成果和既有工程经验细化坡体及分层情况优化边坡处治方案,加强针对性设计合理控制费用,保证公路运行安全。
执行情况:结合地质详勘报告,针对各个高边坡的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情况进行了分别设计,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采用了放缓边坡、宽平台、锚杆(索)加固等方案。
3.同意路基防护采用植物为主圬工为辅的设计方案,边坡高度大于6米的路堤应考虑植物与圬工结合,保证公路运营安全。
执行情况:对边坡高度大于6米的路堤采用人字形骨架(骨架内喷播植草)防护。
(二)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组合结构方案,面层厚18厘米,即4厘米SMA-13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AC-20型中面层、8厘米AC-25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隧道采用复合式路面即即4厘米SMA-13型沥青混凝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