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3-1]表面张力.ppt

发布:2017-04-25约4.45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储层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1、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界面自由能、界面张力、吸附现象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2、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岩石润湿性与水驱油的相互关系 。 3、油藏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 毛细现象和毛管力、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毛管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岩 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及换算、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基本特征、毛管压力曲线 的应用。 4、油藏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相对渗透率曲 线的应用。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岩石润湿性及润湿性与水驱油的相互关系 2、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及其应用;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1、自由表面能的基本概念 2、自由表面能性质 ;(3)自由表(界)面能不仅存在界面???分子,而是存在具有一定厚 度的界面层 表(界)层的结构和性质与每一相的性质都不同,是一个逐渐过渡的分子层。在该过渡层中的分子,都具有自由表面能,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4)自由表(界)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性质有关系。两相分子的极性差越大,表(界)面能越大。 水是液体中极性最大的,而干净的空气极性很小,因此水—空气界面的表面能最大。 原油和四氯化碳的极性差很小,乃至界面消失而互溶,正因为如此,油层物理实验中用四氯化碳来提取岩心中的石油。 (5)自由表(界)面能还与两相的相态有关。 液—气相界面的自由表面能液—液相界面的自由界面能。 液—固之间的自由界面能液—气之间的自由表面能。 ;二、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如图所示,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则有三种界面,即油-气(2-3)、油-水(2-1)和水-气(1-3)界面,各自界面层的表面能在三相周界的争夺则呈现三种表面张力σ2-3、σ1-2 和σ1-3,当三者达到平衡时有: a、三相周界上有界面的张力存在; b、各该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小等于各自的比表面能; c、界面张力的方向确定:界面为平面时,则在界面上;界面为曲面时,则在 界面的切平面上; d、张力的作用点为三相周界的作用点。 ; 温度、压力对地层原油—气体间界面张力影响 溶解气对地层原油—气体间界面张力影响 ;曲线1:地面(脱气)原油与水的系统, 曲线2:地层(有溶解气)原油与水的系统,;四、吸附作用及其与表面张力的关系;2、吸附基本概念 1)吸附:溶解于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浓集于两相界面上并显 著减小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过程称之为“吸附”。被吸附的物质 是表面活性物质。 如肥皂溶于水的过程——吸附过程 2)吸附原则 极性A>极性C >极性 B 其中C为吸附在A、 B两相界面层的物质。 3)吸附特征: 发生在两相界面、溶液中浓度分布不均匀、 降低界面张力 ;3、比吸附 比吸附(G):界面层单位面积上的多余吸附量(与相内相比)。 气—液表面的比吸附(G)通常用Gibbs比吸附公式来描述: 式中: G——吉布斯比吸附量; C——溶质浓度; ( )T——表面活度,即在某一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 的变化率; T,R——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 3、比吸附;4、比吸附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比吸附等温线:比吸附G与溶液中表 面活性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表面张力等温线:表面张力σ与溶液 中表面活性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1)C 较小时, C??G迅速?,?迅速?。 2)C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吸附饱和), C??G和?不变这时表面活性剂在水相内形成胶束。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及其对水驱油的影响;一、储层岩石润湿性;润湿研究对象:   不混容的两相液体-固体三相体系,或液体-气体-固体三相体系。 (2)润湿相流体与非润湿相流体: 能沿固体表面铺开的那一相称为润湿相流体,另一相称为非润湿相流体。(气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润湿相) (水-空气-玻璃体系中,水为润湿相流体,空气为非润湿相流体) (水银-空气-玻璃体系中,水银为非润湿相流体,空气为润湿相流体) (3)选择性润湿: 固体表面优先于哪一种流体润湿。 (水-空气-玻璃体系中,玻璃表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