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提升训练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一、选择题
1.(2014·江西模拟)收入的增长,一个是绝对增长,取决于微观领域内企业内部的机制,国家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制定基本的导向,建立劳资双方之间公平对话的机制。另一个是相对增长,是指物价降下来,相当于老百姓普遍涨了工资。这表明,收入的绝对增长( )
①受国家分配政策导向的影响 ②受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③取决于具体企业的经济收益状况 ④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的影响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依据材料,收入的绝对增长,与国家的分配政策有关,也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有关,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涉及收入的绝对增长,不包括相对增长,②可以排除;由于材料只涉及分配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不涉及企业经济效益问题,③也可以排除。
答案 C
2.(2014·南京、盐城一模)下表是某农民某年的收入表
10亩责任田收入 利息收入 农闲时间所得 项目 5亩水田入股合作社所得的红利 参加该合作社后通过劳动领取的工资 5亩山地自己经营取得的收入 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50 000元所得的利息(年利率4.14%) 贩卖水果所得收入 年收入 1 000元 8 000元 4 000元 2 070元 600元 该农民一年的总收入、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分别是( )
A.15 670元 12 600元 12 000元
B.15 670元 14 670元 600元
C.12 600元 14 670元 4 000元
D.15 670元 13 670元 12 000元
解析 A
3.(2014·苏州第一次调研)要解决下面漫画《相形见绌》中反映的问题,必须( )
A.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D.进一步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
解析 答案 C
4.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表明在我国( )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
B.收入分配实现公平
C.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D.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解析 我国收入分配还存在悬殊,排除B、D两项。题旨强调居民人均收入跑赢国内生产总值,C项与题意相符,A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4·苏北四市二模)“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投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答案 C
6.(2014·南通二模)下表是2013年江苏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项目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消费者价格指数 增长幅度(%) 9.6 12.1 9.6 11.4 2.3 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企业利润较低,投资经营出现困难
B.城乡居民实际购买力总体有所提高
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
D.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低于农村
解析 B
7.(2014·南京、盐城一模)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但这需要动用国家力量,通过社会救济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者的待遇水平。这表明社会保障( )
A.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重要举措
B.能够合理调整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C.可以实现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的绝对公平
D.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解析 D
8.下列关于对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13年中央财政实现盈余
B.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这是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D.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解析 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可知中央财政在民生领域预算数量增加,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图中信息不符。图中只说明财政支出,未有说明财政盈余,排除A项。
答案 D
9.(2014·徐州三模)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意味着,数千万困难群众在物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和时间后,将得到政府的临时价格补贴。这说明( )
①物价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 ④财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