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及文言文阅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沁园春 ”是这首词的 ________, “风骚 ”原指《诗经》中的《 ________》和《楚辞》中
的《 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下阕中 “惜 ”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 1)词牌名;国风;离骚
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
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 3)一个 “惜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 【分析】( 1) ① 《沁园春 ·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所作。 “沁园春 ”
为词牌名, “雪 ”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
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
“千里冰封 ”的大好河山和
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
豪放之词。 ②“风骚 ”是《诗经 ·国风》和《楚辞 ·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
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 ·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3) “惜 ”字领起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惜”字的含义: ①“惜 ”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
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②“惜 ”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 “文治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③“惜 ”字包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故答为: ⑴ 词牌名;国风;离骚;
⑵ 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
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⑶ 一个 “惜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
祖 ”“成吉思汗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点评】 ⑴ 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⑵ 本题考查对词中表达方式的把握。上阕描写,由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阕议论,抒情。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⑶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 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② , 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 ③ 黄鹂语未成。
不道 ④ 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
⑤ 减心情。
【注】 ① 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② 发:开花。 ③ 舌涩:指言语
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④ 不道:不是说。 ⑤ 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 颔联 “乱点 ”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 ”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
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
从“乱 ”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 第四句中 “平 ”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 “铺 ”字合用,有平展、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