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1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if-elif)说课稿---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docx
3.2.3.1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if-elif)说课稿---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3.2.3.1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if-elif)”为主题,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if-elif语句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if-elif语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逻辑思维。
2.增强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编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兴趣。
3.培养创新精神,通过编程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4.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在编程实践中注意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并具备一定的代码编写能力。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编程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网络资源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偏好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if-elif语句的运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逻辑判断困难,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逻辑。此外,对于编程初学者来说,编写复杂条件语句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致,他们可能会在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如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逻辑关系,并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实验室,编程软件(如PythonIDLE、VisualStudioCode等),编程教材。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源、作业和测试。
-信息化资源:在线编程教程、编程社区论坛、编程学习网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编程演示视频,编程实践任务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变量、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等。
-提出问题:“在编程中,我们如何根据不同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
-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根据考试成绩打印不同的评价,引出if-elif语句的概念。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if-elif语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如何根据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引导学生分析示例代码,理解条件判断的逻辑。
-通过逐步讲解,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if-elif语句,如判断天气情况并打印相应的活动建议。
-进行代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if-elif语句的执行过程。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简单的if-elif语句代码。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编写if-el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展示部分学生的练习结果,讨论解题思路和代码实现。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if-elif语句在编程中的应用。
-回顾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编程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年龄判断其所属年龄段,并打印相应的问候语。
2.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使用if-elif语句实现不同情况的判断和响应。
-强调作业的完成时间和提交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
知识点梳理
1.分支结构的概念:
-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基本结构,用于根据条件判断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分支结构能够使程序根据不同的输入或状态执行不同的操作,从而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
2.if语句的基本结构:
-if语句是最基本的分支结构,用于根据条件判断执行一个代码块。
-语法格式:`if(条件){代码块1;}`
-当条件为真时,执行代码块1;当条件为假时,跳过代码块1。
3.if-else语句的扩展:
-if-else语句在if语句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代码块,用于在条件为假时执行。
-语法格式:`if(条件){代码块1;}else{代码块2;}`
-当条件为真时,执行代码块1;当条件为假时,执行代码块2。
4.if-elif-else语句的扩展:
-if-elif-else语句在if-else语句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个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