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18-07-24约1.2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茭道小学 傅敏华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朗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感知总分总的行文结构。3.感知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景物特点,以及不同描写方法。4.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一、揭示课题,感知游记文体。1.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在游玩了颐和园之后把这里的景色记录下来,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颐和园逛一逛。2.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世界历史遗产。二、字词教学1.读字词。2.看图了解横槛。(每一间上面横嵌的长方形栏板)3.读句子了解“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绿树与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互相衬托)三、寻找最美拍摄点1.许多游客都会在旅游中,拍照留念,下面我们就去找找颐和园的最美拍摄点。先说你最想在哪里拍照,然后美美地读出来。四、感受总印象1.颐和园真是太美了,它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2.一般写游记,作者都会把总的印象总的感觉写在开头或结尾。一起读一读。五、感受游览顺序1.游记,作者都会告诉我们游览的顺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比如这一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请用横线划出来。2.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写者个句子有什么好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一条线把各个景点联系起来)3.看演示,按照游览顺序是写游记的基本规律。这也叫做移步换景。4.如果游记就这样结束了,你满意吗?(没有写具体,没有写出特点)师:看来具体生动的景点描写是游记的重要规律。也是同学们最困难的地方。(板书:景点描写)六、感受长廊特点,学习由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1.我们首先去长廊玩玩,这条长廊有一个世界之最。猜一猜:长廊是世界上最——的廊。要说出理由。操场一圈是200左右,要3圈多。273圈,这么多的房间一字排开,多长呀!这也是作者第一眼看到长廊的整体感觉。(板书:整体)2.课后思考题:每个景点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这里,用了什么方法。列数字。3.还有吗?世界上最美的长廊。出示图片:你们看,长廊的图画颜色各异、形态万千、内容丰富,堪称艺术珍品。资料当中说,有1万两千多幅。把你的赞叹送到句子中,齐读。4.如果说前面是作者第一眼看到长廊的整体印象,那么这里就是局部的描写。(板书:局部)这两部分能不能换一换?5.欣赏完长廊的内部结构,让我们坐下来赏赏花,吹吹风。此时此刻,如果你坐在长廊上,感觉如何?一起读。这里描写的是长廊的外部环境。和前面的内容能不能换一换?是的,作者的描写十分有序,先写整体印象,再写局部细节,最后写外部环境。6.傅老师也去游览了熟溪桥。这是我写的一段话,但是打乱了顺序谁能来给我排排序?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感受怎样将景点进行有序的描写。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由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八、生字书写。书写指导:殿,廊,栽注意笔顺,书写指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