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小手》教案.doc
?一、教案简介
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小手》教案
课时安排:25分钟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功能。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对手的运用和保护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图片等。
2.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故事书籍。
3.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游戏道具。
教学内容:
1.认识自己的手
2.了解手的功能
3.动手制作手工作品
4.学习保护手的方法
5.开展手部游戏活动
二、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图片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活动展开(10分钟)
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手的故事,如《小手的故事》。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如手工手套、手链等,让幼儿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教师向幼儿讲解保护手的方法,如洗手的重要性、避免尖锐物品划伤手等。
4.活动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手部游戏活动,如抓手指、手影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锻炼手部能力。
三、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幼儿能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功能,学会保护手的方法,并在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和手部游戏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促进幼儿的手部发展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在使用手工材料和游戏道具时,确保幼儿的安全。
五、教学资源
1.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针线等。
2.图片: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图片等。
3.故事书籍:关于手的的故事书籍。
4.游戏道具:抓手指、手影游戏等道具。
六、教学活动
1.活动名称:《小手画画》
2.活动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知。
3.活动过程:
a.教师准备画纸、画笔和颜料,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握住画笔,在手心中留下色彩。
b.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颜色,让幼儿尝试用不同颜色进行绘画。
c.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七、教学活动
1.活动名称:《小手唱歌》
2.活动目标: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活动过程:
a.教师教幼儿学习一首关于手的儿歌,如《小手拍拍》。
b.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拍打身体各部位,感受音乐的韵律。
c.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唱出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活动
1.活动名称:《小手跳舞》
2.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3.活动过程:
a.教师准备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摆动手臂和腿部动作。
b.教师教授幼儿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拍手、转圈等。
c.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跳舞,展示自己的风采。
九、教学活动
1.活动名称:《小手创意》
2.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活动过程:
a.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纸和一个马克笔,让幼儿用手指蘸取颜料,在白纸上创作。
b.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手指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c.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同学的作品,让幼儿学会欣赏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十、教学活动
1.活动名称:《小手礼仪》
3.活动过程:
a.教师向幼儿讲解握手、鞠躬等基本的礼仪动作。
b.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礼仪实践,如相互握手、向老师问好等。
c.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礼仪,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认识自己的手
重点关注环节: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模型或者让幼儿互相观察等方式,引导幼儿注意手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讨论手可以做到的事情,如抓握、拍打、写字等,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手的功能。
二、动手制作手工作品
重点关注环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
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准备适当的手工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设计难易适中的手工活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完成手工作品,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保护手的方法
重点关注环节:教师向幼儿讲解保护手的方法。
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讲解保护手的重要性,例如,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醒他们在使用尖锐物品时要注意安全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