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遥感数据.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Landsat 数据产品 1、原始数据产品(Level 0) 2、辐射校正产品(Level 1) 3、系统几何校正产品(Level 2) 4、几何精校正产品(Level 3) 4、高程校正产品(Level 4):采用地面控制点和数字高程模型对几何校正模型进行修正,进一步消除高程的影响。 Spot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制图,也可以用于陆地表面监测、农林环境监测、区域和城市规划与制图等。 * * 卫片的目视判读要比航片难,因此,要想提高目视解译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熟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 了解地物在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上的表现,以及不同假彩色合成影像上的表现; 熟练掌握扫描图像解译标志与解译方法。 * * 三、卫星图像的判读方法 1、直接判读法 2、对比分析法 3、逻辑推理法 一般是依据其色调标志和图型标志进行直接判读 对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图像以及与地面已知资 料或实地进行对比分析 大豆、玉米反射光谱曲线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 间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 表现出的特征,用专业知 识的逻辑推理方法,判定 某一地物或现象的存在及 其属性 * * 卫星遥感以多波段为主,判读前要先进行彩色增强处理,提高目视判读的分辨率。 判读方法主要是对比分析和地物纹理特征。 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彩色合成后,与航空像片的判读方法类似,如IKONOS,QuickBird等。 * * 四、卫星图像的判读步骤 1、准备工作 2、室内判读 3、实地(野外)校核验证 4、成图总结 * * 五、常见地物的目视判读 1、水体判读 2、植被判读 3、土壤判读 4、地貌判读 5、城镇判读 * * 1、水体判读 水体在卫星图像上要较其他地物容易判读。 尤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上,由于水体对近红外的强烈吸收,水体为黑色,与周围地物的界限很清楚。 湖、河、海以其外部形态,很容易区别。 水中的泥沙含量等状况,在可见光短波影像上有显示。一般水浅或含沙量大的色调浅。 水体明显易判的特点,常作为其他地物定点定位的标志。 * * 2、植被判读 卫星图像上,植被是群体的特征,不能反映个体的形态,只能判读出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分布范围。 植被类型的判读要依据纹理结构和色调,并要有该地植物群落组成和植被分类图等资料,要经过实地调查和验证。 植被的判读一般要用多波段合成的图像,如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在该图像上植被为红色。 * * 3、土壤判读 土壤判读一般以逻辑推理判读为主。 自然土壤的形成主要受气候、植被、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土壤除受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 * 4、地貌判读 地貌在卫星图像判读时是较为直观的要素。 卫星图像的比例尺小,能反映大的地貌形态特征,如平原、山地、丘陵。 能判读主要的地貌类型及范围,如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等。 宜选冬季时像、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图像。 * * 5、城镇判读 城镇的光谱是建筑物和水泥下垫面的综合反映,与周围环境的反差较大,能判读出城镇的外形和面积。 城镇的内部结构的判读,取决于图像的分辨率。 道路呈长条状,故提高了分辨率,一般能判读出形态和长度,区分道路的等级。 * * * 4、形状 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目标物的顶部或平面形状。 例如飞机场、盐田、工厂等都可以通过其形状判读出其功能。地物在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投影性质等影响 * *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判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以区别,如在航片上判别单轨与双轨铁路 5、大小 * * 6、组合图案 也叫模式、格局,指目标地物有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形结构。 机场 稻田 河滩 * * 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性 地物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二)间接解译标志 地面上的地物与地物之间相互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如学校离不开操场,灰窑和采石场的存在可说明是石灰岩地区。 * * 二、判读方法 直接判定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对比分析法:将像片上待判别的影像,与已知地物类别的影像或标准航片,以及区域各种已知地物类别的地图或专题地图进行比较,以判定该地物的性质和类别。 量测法:地物的数量特征,是通过仪器量测计算求得。 逻辑推理法:利用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依照专业逻辑推理进行的判读。 历史对比法:利用不同时间重复成像的航片加以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地物与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 * * 根据目视判读直接标志,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与范围的一种方法。 水体 机场 (一)直接判读法 * * (二)对比分析法 1、在同一景遥感图像上由已知推未知。 已知为新 建筑用地 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