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复习提纲.doc

发布:2017-02-03约1.85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寒假初二级生物复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4、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和生物因素。 第2章 探索生命 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 3、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4、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此外还有其它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 第3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教材P34) *3、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观察显微镜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5、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一般用碘液) *6、 细胞膜: 细胞质:内有液泡等细胞核*7、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 细胞质:内有液泡等细胞核 (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教材P39、P42) *8、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液泡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根 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茎 保护组织 叶 营养组织 花 输导组织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贮能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蛋和奶、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花生、芝麻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A。 夜盲症—--缺A;坏血病—--缺C;脚气病—--缺B1;口角炎、皮炎—--缺B2;佝偻病—--缺D和钙 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