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教程.ppt

发布:2017-04-30约1.54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2.1 CPU的基本结构和操作;1、PC地址?地址寄存器?地址总线 2、控制单元?读信号 3、数据总线?数据缓冲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译码器?操作单元 4、PC地址+1 ;1、地址码?地址寄存器?地址总线 2、控制单元?读信号 3、数据总线?数据缓冲寄存器?寄存器;1、地址码?地址寄存器?地址总线 2、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数据总线 3、控制单元?写信号 ;2.2 8086 CPU的结构;数据寄存器组: 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 CX:计数器,DX:数据寄存器 指示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组 SI:源变址器, DI:目的变址器, SP:堆栈指示器,BP:基础指示器 段寄存器 CS:代码段寄存器,DS:数据段寄存器, ES:辅助段寄存器,SS:堆栈段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IP 标志寄存器:IF 进位标志:CF,零标志: ZF, 符号标志:SF,溢出标志:OF, 奇偶标志:PF,方向标志:DF, 中断标志:IF, 跟踪标志:TF, 辅助进位标志:AF。 ;8086CPU:20条地址线 地址编号:00000H~FFFFFH; 寻址能力:1M字节(Byte)。 存储空间:按8位字节组织 16位字(Word)数据存储在相邻单元中,按照“低位在前,高位在后”的方式存放。 ;;16位数据?20位地址? 解决方案:2个16位数?20位地址 段地址:偏移地址 ? 20位地址 (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 段地址:存放在段寄存器中 – CS, DS, ES, SS 偏移地址: 存放在偏移寄存器中 – BX, SI, DI, SP, BP, IP 存放在存储器中(指令中的直接地址) – [1000H];20位地址的形成: 段地址╳10H + 偏移地址 = 20位物理地址 例1: MOV AX, [2000H] ;DS = 1000H 物理地址 = 1000H ╳10H + 2000H = 12000H;例2: MOV CX, [BX] ;DS = 1000H, BX = 2001H 物理地址 = 1000H ╳10H + 2001H = 12001H 存储器分段: 数据段:段寄存器 DS; 代码段:段寄存器 CS; 辅助段:段寄存器 ES; 堆栈段:段寄存器 SS; 段内寻址范围:216 = 65536 (64K);2.3 Intel 8086的引脚功能;地址线:AD0~AD15, A16~A19,20位地址总线,地址线和数据线分时复用; 数据线:AD0~AD15(8086) 控制信号线: ALE:地址锁存信号,高电平时AD0~AD15为地址信息,输出; DEN:数据允许信号,输出; DT/R:数据收发信号,输出; RD:读信号,输出; WR:写信号,输出; ;控制信号线: M/IO: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信号,输出; RESET:复位信号,输入; NMI:不可屏蔽中断信号,输入; INTR:中断信号,输入; READY:数据准备好,输入; CLK:时钟信号,输入; MN/MX:最大模式、最小模式控制信号,输入。 ;2.4 8086的基本时序;总线读时序;总线读时序;数据线和地址线的分时复用;总线信号形成;8086最小系统应用图;总线写时序;总线写时序;有等待的总线读时序;2.5 总线接口部件(BIU);流水线:把一个指令的处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处理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与其它指令处理的子过程同时进行处理。 8086的流水线;3级流水线CPU的执行过程: 7级流水结构:;第一章提纲;第二章提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