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黄河之滨 2教案 人音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黄河之滨 2教案 人音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3.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4.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欣赏各类型的民歌。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聆听《看秧歌》
1.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2.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乐风格的问题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须抓住几项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4.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三、聆听《小放驴》及《大起板》
1.初听两首乐曲的时候,要完整地聆听全曲。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为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唱一唱乐曲的主要旋律。如:《小放驴》的谱例一;《大起板》第一段落的旋律。
3.复听乐曲时,要重点关注乐曲的地方风格表现在哪里。例如:乐曲的音乐体裁(如:《小放驴》为河北吹歌;《大起板》为河南曲子改编成的板胡独奏曲)。乐曲的主要表现手法(如:《小放驴》的“学舌”、“句句双”;《大起板》的句幅逐步增大及
“螺蛳结顶”)。乐曲最基本的艺术特色(如:《小放驴》是热情奔放、风趣幽默、歌唱性很强的;《大起板》是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二者都具有我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又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色彩)。
4.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各地音乐的地方风格,最好将几首作品作有比较地聆听、分析及讨论。
四、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精神
为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发现、探索、研究音乐的学习氛围。一切结论性的观点和意见,都尽量交给学生去得出。即或是学生中有分歧意见,也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或留待课后继续探讨,教师要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五、自制乐器的注意事项
用芦苇管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苇管时,要基本成熟但不干透,以免制做中劈裂;将苇管的一端逐步挤压成接近一字形的管口;将压扁的一字管口用小刀适当刮薄,边做边试着吹奏,切勿刮得过分。
用树叶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选类似于柳树叶的叶片;将叶片卷成逐步加粗的圆筒状,管口要保持双簧状;待圆筒做好后,先用细线将其捆住,尔后将双簧管口的一端压扁即成。
制做吹管乐器时,要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鼓乐传情10教案 苏教版
教学内容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
2.动:露一手,我的创造
3.听《滚核桃》、《非洲鼓魂》。
课时
3
教学目标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知道这三个音对歌曲的重要作用。
2.听赏音乐《滚核桃》,说说演奏者运用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
3.听赏《非洲鼓魂》,了解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三个音为歌曲伴唱,加入了二声部的训练;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
教学准备
钢琴、磁带、录音机、电脑、鼓。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
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
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3.变幻演唱形式唱,领唱和齐唱:
4.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二、听赏《滚核桃》:
1.第一遍听赏音乐《滚核桃》,问: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形式?你觉得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介绍鼓:鼓是我国传统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