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填空 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活动方案:(1)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2)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3)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受阳光的影响),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根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灯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7、对于可受光照的植物来说,光照(充足)的植物生长较好。8、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和生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9、由于(“喜好”)的不同,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但都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0、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 )、(温度 )、(?水?)、(肥料?)等。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1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1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1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14、(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导纤维,
15、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用这个特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16、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它光则被它吸收了)。
17、三棱镜分解(白光)。1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19、背阴房间采光问题设计了(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美国研制开发了(“太阳能窗”)。(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能房屋。)
20、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色光产生不同的(?吸收?? )和(?反射?)作用。
21、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一些。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 )一些。
22、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
23、三原色是(?红?? )(?绿?? )(蓝??? )三种色。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24、(编钟):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古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5、1977年8月22日,我国古代名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
26、常见的管弦乐器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小号)和打击乐器(如木琴)但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
2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换句话说就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
28、制作乐器,可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