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思考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以最佳的教学策略,在网络课堂内外,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生物学科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良好的现代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整合
目前,国内各个地区,学校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探索工作。信息技术给学科教育带来目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的全面变革。
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当前,许多教学基本功竞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采用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切入点、亮点和突破口,以增强教学效果,当然高中生物学科也不例外。
自从高中生物新课标颁布以后,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物的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抽象,很多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仅依靠过去的挂图和模型是不够的,也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整合信息技术后,这些问题则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元素,从多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宏观或微观领域中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生物学科知识为载体,吸纳最先进、最新鲜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记忆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增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在突破重点难点上运用信息化技术
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概念、原理、规律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些知识高度概括,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凭讲述,学生学得枯燥,难以理解;若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动态画面,配以简要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节,学生对“渗透原理”难以理解,笔者首先展示一幅动态画面,画面的蔗糖分子与水分子分别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动态小点表示;漏斗放入水中,用动态模拟画面演示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运动,至渗透平衡。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面中的水分子运动状态和量的变化。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很容易地理解了“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又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辅助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3 在增大生物知识信息量上运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模拟宏观生物现象,还可以放大微生物形象,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如在“遗传与变异”小结课的结尾,笔者准备了一组画面:1)克隆技术方兴未艾;2)太空生物研究;3)基因研究进展,袁隆平杂交育种的伟大成就。学生通过这一组画面,广泛地了解到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热爱生物学、献身生物科学研究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生物知识。
4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现存问题
4.1 形式化
目前,信息技术常被应用在一些公开课中,网上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能够真正与教材结合紧密的教学软件却非常少。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去搜索视频、图片、动画用于教学,但是教师的辛苦工作却往往没有换来学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因为很多信息技术的应用过于形式化,如同做秀表演,并没有完成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真正整合。虽然课堂气氛很热闹,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却一带而过,敷衍了事。信息技术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不但不能发挥它的优势,反而成了干扰弱化学生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