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频数直方图一案三单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连续性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的情况,教科书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做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以及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折线图的方法。教科书这样安排,是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了如何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从而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1)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
(2)学会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
(3)会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直方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特征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读图能力,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理解。
2、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列频数分布表.
难点:组距的确定.
【学生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讨论一种新的统计图----直方图,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学生通过自学将更进一步了解统计学,对学生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根据自己的学习,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从而发现本节课存在的难点问题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课上利用《问题生成评价单》,采用问题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问题训练评价单》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做到查漏补缺
【教师准备】
《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学过程的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个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在测得的这组数据中,身高最高的是多少?最矮是多少?相差多少?
2.这63名学生在哪个范围内变化?
3.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阅读课本 P164 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
1.什么是组距?什么是频数?如何确定分组数?
2、如何整理频数分布表?
3、如何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4、上面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意义?
5、归纳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问题二:
1、上面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2,求一下组数?
2、上面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4,求一下组数?
3、上面两种分组方法能否选出40名队员?
4、思考分组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
1.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
35,31,33,35,37,39,35,38,40,39,36,34,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