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论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摘要:阐述了入本管理的涵义及实质,指出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人才的聚集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当中。转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人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重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读者提倡人性化的服务,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人本管理的涵义及实质
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现代管理思想上的具体体现,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人文关怀,强调人在各项工作中主体地位,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谋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高校图书馆中实行人本管理,这里的人,既包括图书馆服务主体的人――图书馆员,也包括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
二、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产生思想,培养人才的知识殿堂。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图书馆“天生”就具有人文属性。以人为本的属性是图书馆的根本属性,图书馆人本管理是人类人文进化需要的产物,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以人为本属性是图书馆管理的根本依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开始从传统图书馆转型,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应从以“物”为中的强制性管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模式过渡。因为图书馆的管理就是对所有资料、设备、人员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而“人”是构成图书馆构成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学的恰恰是万物之灵“人”。在图书馆中,只有馆员才能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为读者服务,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仅是高校图书馆馆员,读者也呼唤人本管理。只有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才是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三、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图书馆服务主体――馆员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实行人本管理。
1 对服务主体的图书馆馆员实行人本管理
(1)建立图书馆科学的管理制度,尊重馆员并提高馆员的素质。建立图书馆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本着公正公平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馆虽的丰体地位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实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立上,处处要把馆员的利益放在首位。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馆员的整体素质培养,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给渴望提高的在职员工创造学习、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2)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要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合理地运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管理中,应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按年龄、爱好、特长、性格等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岗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量才为用,做到人员与工作的最佳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益。并且尊重馆员的个人价值,充分信任馆员,在管理模式上,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尽量少用强制性语言,多用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每一位馆员,使馆员体会到管理活动中蕴含的人文情愫,消除负面情绪,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图书馆要大力激发广大馆员的工作热情,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必须实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有物质激励、管理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由于图书馆员个体存在很大差异,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就是承认个体差异,通过激励机制来调整馆员之间的差异,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因为有差异,因此产生危机感,有竞争才有动力,竞争会使人产生拼搏向上的力量,促使馆员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2 对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实行人本管理
(1)确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图书馆藏书的多少,是图书馆能否吸引更多读者的关键。藏书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开展工作的基础,图书馆藏书的范围、侧重点、多少应根据各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方向有所侧重,应遵循方便读者为原则,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和馆际耳借制度,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加强对改善与读者的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