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填空题).doc

发布:2015-07-24约1.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段话出自下哪篇文章?(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2. (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 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 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4. 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 )。 A.位置记忆法 B.死记硬背 C.缩简和编歌诀 D.语义联想法 5. 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6. 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会有“望梅止渴”的反应,这是一种( )。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7.学习兴趣、求知欲属于什么动机?(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辅助性动机 8. 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这是(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9. 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这是一种(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 )年编写的。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11.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二、多项选择题 12.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认知者的经验 B.认知者的性格 C.认知者的品质 D.认知者的需要 13.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 )。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前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 )。 A.自主感对羞愧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5.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因素有( )。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环境 D.教育内容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中公专家解析]《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比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2. B [中公专家解析]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对“壬寅学制”进行了修改,于l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3. A[解析]略 4. B [中公专家解析]就记忆术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几种: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和语义联想法。 5. D[解析]略 6. C [中公专家解析]人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7.B [中公专家解析]内部动机是指学习动机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其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8. B[中公专家解析]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9. D [中公专家解析]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10.D[中公专家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1.C[中公专家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即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 二.多项选择题 12.ABD [中公专家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会影响社会知觉,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13.AB [中公专家解析]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智慧技能学、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 14.ABD[中公专家解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排除C;其他选项均是18周岁前的发展任务。 15.ABD[解析]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