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低基层试验段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面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工程概况:
阿深高速公路(平舆至正阳)NO.6合同段,起点桩号K33+697.000,终点桩号K41+233.000,全长7.536km,路基设计标准为宽28m,双向六车道。路面低基层设计为16 cm水泥稳定碎石(4%);基层设计为36cm水泥稳定碎石(5%);分两层摊铺。低基层设计宽度为27.3m,设计强度为3Mpa。
为了保证路面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质量,特选定具有代表性路段K39+330.400-K39+585.000右幅,全长154.6米作为低基层填筑试验段。试验段施工开始于2006年9月14日11:00,结束于2006年9月14日19:20。2006年9月 21日进行现场取芯试验。
试验目的:
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及填料的松铺厚度;确定合理的碾压方法和施工方法(其中包括: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含水量的增加及控制方法;压实机械的配备、压实的顺序、压实的速度和遍数;拌和、运输及摊铺和碾压机械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定平整度、横坡等技术参数;确定科学的施工工艺,以便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对本标段有指导意义的施工性文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指导全路段的施工。现将各种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总结如下:
施工准备:
1、实验方面
1)水泥:采用豫南水泥有限公司的P.O32.5缓凝型普通硅酸沿水泥。
2)碎石:采用驻马店确山生产的10-30、10-20、5-10mm、石粉。
3)水:采用当地地下饮用水。
4)配合比:10-30 mm 碎石:10-20 mm 碎石:5-10mm mm 碎石:石粉=20:20:20:40,水泥剂量采用4%,最大干密度2.40g/cm3,最佳含水量为5.2%,7天无侧限抗压平均强度4.1Mpa,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5)4%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为4小时,所成型标准试件的平均强度为4.1 Mpa,评定强度3.5 Mpa。施工中,混合料从拌合到碾压结束整个操作时间4个小时以内,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人员组织
总负责人:马庆辉
技术负责:吴昌松
质检负责:王纪华
试验负责:董泽超
技术员:邵伟伟、王彬、方运程
质检员:邵伟伟、李正龙、孙新发
3、最佳机械组合
拌和机:1座,产量500吨/小时,满足要求。
摊铺机:ABG423摊铺机两台,行使速度1.2米/分钟,能与拌和站生产能力相匹配。
自卸汽车:试验段采用6辆20T。如果正式开工,6辆车不满足施工要求。且需要15-20台20T,才能满足施工要求。
压路机:双钢轮DD1101台,振动压路机DYNAPAC激振60吨2台,胶轮压路机25T1台,满足要求。
装载机:柳工50型2台,满足要求。
洒水车:8吨洒水车1台,如果正式开工洒水车1台不满足要求且需要至少2台。
施工步骤:
1、施工工艺:
2、施工方法:
(1)、清理下承层:
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确定由4~5人组成清扫下承层施工小组,对下承成顶面进行了清扫,且做到了表面平整、密实、无浮土及松散,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在摊铺前,我们相应保持了路床顶面潮湿,并且保证没有积水。
(2)、施工测量放样:
此项由测量组进行,首先用全站仪放出了中、边桩,并检查了路面宽度;然后用水准仪测出了中、边桩各点高程(每20m一个断面);最后计算出各点与设计高程的差值。
(3)、立模:
由测量组放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边线,用15cm ×16cm的方木来控制底基层宽度。此模优点在于稳定性好,不宜变形,造价底。
(4)、挂线:
在模板立好之后,根据测量计算结果乘以1.28(拟定)的松铺系数,用油漆做好标记,然后用3mm的钢丝线在杆架上挂出了基准线。
(5)、混合料拌和:
我们采用电子计量,在拌和站集中拌和。 在正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之前,我们仔细检查和调试了设备,使之运转正常,配料计量准确,使混合料的级料组成、水泥剂量、含水量都达到配合比的设计要求,并且将水泥剂量设计配合比提高0.5%,在拌和中我们尽量保证成品料颜色一致,拌和均匀,方可投产。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视运距长短气温高低风力大小情况酌情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2%,在此其间,试验室对此进行了取样,按照规范规定的频率做了含水量、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和无侧抗压强度的检测。
(6)、运输:
我们采用箱板密封保水性较好,20t的自卸汽车,把拌好的混合料运至工地现场。我段在试验段采用6辆运输车,这是根据当时拌合机械的生产能力和运输确定。如果要投入正常开工,必须控制在15台以上,才可满足要求。自卸汽车要备有蓬布,以防雨淋;晴天覆盖运料,防止水分大量蒸发;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速度,防止拌和料离析。
(7)、摊铺:
混合料运至现场后立即摊铺。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