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cm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doc
18cm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
一、试验段概况
本次18cm水泥稳定碎石试验项目为生产性试验,其试验路段选择在K98+240~K98+480(左侧)之间进行。
二、工期安排
我项目部根据计划在2013年9月17日进行了此次18cm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性试验。
三、试验目的
(1)通过18cm水泥稳定碎石试验路段施工,总结18cm水泥稳定碎石填方施工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方式。
(2)通过本试验路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津围公路改建工程18cm水泥稳定碎石填筑的施工。
四、资源配置
1、人员配置:施工技术负责人为张杰、施工负责人谢志强、孟军伟,安全部臧桂田、质检部白晓忠、工程部李佳、材料部刘伯刚、办公室郑海舰、测量队王伟、施工员为尹跃东。
2、施工机械配置:自卸汽车10辆、三轮压路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洒水汽车2台,摊铺机1台、平地机1台、装载机1台。
五、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修筑土模→土工格栅→水稳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生
1、测量放线:
在准备好的下承层上延纵向每25米划分一个断面,恢复摊铺边线。安装自动找平钢丝,测设钢线位置,每次安装长度应在100m以上,钢钎间距10m,并用细钢丝绑扎牢固,钢丝采用紧线拉紧,不能下垂,其次,根据摊铺速度陆续拆除和安装。
2、修筑土模:
沿摊铺边线修筑厚度为22cm,宽65cm的石灰土模,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宽度达到设计要求。
3、土工格栅:
台阶处通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宽度1m,并用U型钉固定,固定间距为14m,搭接长度为30cm。
4、水稳拌和、运输:
水稳混合料在拌和站集中拌和,严格控制用料配比。水泥用量为4.5%。含水量的控制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掌握。在炎热的夏季施工,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可以在拌和时加大水量,水量加大值应由拌和出料时含水量和摊铺碾压含水量进行对比,损失多少补多少。在雨季施工期间,由于下雨的影响,砂石料中占有一定水分,因此,在每天拌和前应对砂石料进行含水量测定,加水量应按最佳含水量减去砂石含水量进行控制。拌和好的混合料及时用大型自卸汽车运抵现场。设专人指挥现场车辆,专人收料。收料单上注明混合料到场时间以及卸完料的时间。水稳混合料不合格时,拒绝签收。混合料运抵现场后,自卸汽车卸料时严禁撞击摊铺机。每车混合料可摊铺长度约为17.2m。
5、摊铺碾压:
1)由测量员按照高程架设钢铰线作为摊铺机作业的基准线来保证结构层的高程和平整度,随卸料随摊铺。设专人消除粗细粒料离析现象。用点补的方法掺撒新混合料或铲除局部粗集料搭窝之处,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2)混合料摊铺前,横纵向接茬处涂刷水泥浆。涂刷随摊铺进度,以防止混合料摊铺时水泥浆已凝固。
3)摊铺后使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紧跟混合料的摊铺面进行碾压。开始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然后振动碾压。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的原则,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由横坡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碾压。碾压范围应较基层边缘宽出10cm,碾压时重叠1/2轮宽,碾压速度1.5-1.7km/h。用振动压路机在前,三轮压路机在后配合继续碾压。碾压速度2.0-2.5km/h,直至达到规定压实度为止,测量压缩量并记录相应数据后,将检测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增长关系表
碾压机具
振动压路机
弱振
振动压路机
强振
振动压路机
强振
振动压路机
强振
遍数
2
1
2
3
K98+250右
92.4
96.8
98.4
99.1
K98+350左
92.8
96.7
98.5
99.0
K98+450左
92.3
96.9
98.7
99.2
平均
92.5
96.8
98.5
99.1
碾压注意事项:
1)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和急刹车,确保水稳底基层不受破坏。
2)碾压过程中,水稳基层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份蒸发过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严禁洒大水碾压。
3)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即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换用新的料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4)经过拌和、运输、整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水泥初凝前在试验确定的时间(6.5h)内完成碾压。并达到密实度的要求,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外观平整、均匀。
实践证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这样的机械组合和碾压方式,一次成型碾压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
6、接缝处理:混合料摊铺时,中间不宜中断。如不得已摊铺中断后,先将摊铺机驶离,将未压实的混合料边铲除边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的向下的断面,然后摊铺机就位铺筑新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