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逻辑导论8 第八章.ppt

发布:2019-01-25约3.84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传统逻辑中称为逻辑基本规律。之所以被称为基本规律,是因为它们所要求的思维的确定性和协调性,是思维合乎逻辑的最基本要求。离开了确定与协调,思维的灵活、辩证、玄奥,凡此等等,都是某种形式的混乱与诡辩 。 规律 对思维活动的要求及作用 逻辑错误 同一律 保持思想的确定性 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偷换论题 矛盾律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 自相矛盾 对于两个不可同真的思想 不能同时予以肯定。 保持思想的一致性 排中律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 模棱两不可 对于两个不可同假的思想 不能同时予以否定。 保持思想的明确性 第一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及对思维活动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个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要保持其意义的同一性、确定性。 MAP p → q SAM p _______ _________ SAP q 首先:同一语词表达的概念保持同一性; 同一律要求,在正确思维的同一过程中,同一概念的内涵必须保持同一,即保持不变。违反这一要求的谬误,称为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其次:同一语句表达的命题保持同一性。 违反这一要求的谬误,称为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二、违反同一律导致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如:“还欠款5000元。” 又如:很多人习惯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咎于外在因素,或者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就是符合公平正义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自利偏见(self-serving bias)”。从根本上将,偏见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害处。自利偏见显然是个例外。因为自利偏见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偏见,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好处。因此,我们不需要努力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利偏见。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 2、转移论题、偷换论题 语义的转移或偷换 语用的转移或偷换 甲:“孝”应当成为选拔或任命官员的标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怎么可能为社会和公众尽职呢? 乙: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孝”是私德,对于合格的官员来说,重要的是公德。在选拔官员时,不能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按照你的观点,孔繁森离开八旬老母亲供职边疆,因而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孝子并不都适合当官。例如,我是一个孝子,但不适合当官。 第二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及对思维活动的要求 矛盾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不可同真的思想不能同时予以肯定。 矛盾律的作用:保持思想的一致性。 不可同真的思想(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包括 A — ?A p ? q — ? p ? ? q p ? q — ? p ? ? q p ? q — p ? ? q p ? q — 要么p要么q p ? q — p ? ? q SAP — SEP SAP — SOP; SEP — SIP 二、违反矛盾律导致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 例如:那项技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而研究的人也从来没有取得成功的。 例 弗雷得里克·塞顿被指控用砒霜下毒,谋杀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的妇女。毒理学家威尔考克斯接受委托对此案做毒药检验,经过几百次的实验,他得出结论:死者死于急性砷中毒。但是在法庭上,他却被塞顿的辩护律师霍尔指出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质询过程中,霍尔突然问到死者头发的含砷量: “你在心脏发现的是1/60毫克,在头发根部发现的是1/80毫克,对吧?” “是的。” “你在头发的发梢部分发现了多少?” “1/300毫克,差不多是发根部分的1/4。” 这就与威尔考克斯的检验结果不一致了。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