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的探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6 卷 第 2 期 现 代 渔 业 信 息 Vol.26 No.2
2011 年 2 月 MODERN FISHERIES INFORMATION Feb., 2011
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的探讨
专题论述 张其永 洪万树 杨圣云 刘 敏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邮编 :361005
【提要】 大黄鱼种群和群体问题较为复杂,目前对大黄鱼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划分,看法不很一致。本文综合了大黄鱼
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关大黄鱼地理种群和产卵群体的研究文献,提出了大黄鱼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划分的观
点。根据自然海区的分布范围、洄游路线和亲缘关系,将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为南黄海 - 东海地理种群 (第一地理种群)、台湾海
峡 - 粤东地理种群(第二地理种群)以及粤西地理种群(第三地理种群)。南黄海 - 东海地理种群包括朝鲜西南部、吕泗洋、岱衢洋、
大目洋、猫头洋、洞头洋、官井洋和东引列岛等产卵场的 8 个产卵群体 ;台湾海峡 - 粤东地理种群包括牛山岛、九龙江外诸岛屿、
南澳岛和汕尾外海等产卵场的 4 个产卵群体 ;粤西地理种群则划分为硇州岛附近海区和徐闻海区产卵场的 2 个产卵群体。对大黄
鱼地理种群划分的统一认识,有利于今后大黄鱼资源管理和种群恢复措施的合理制定及其有效实施。
张其永等 ,2011。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的探讨,《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6 (2):3-8。
关键词 :大黄鱼 ;地理种群 ;产卵群体 ;种群鉴别 ;种群划分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
Larimichthys crocea Pseudosciaena crocea 业界的瞩目和重视。
大黄鱼 (原名 )
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黄海的山东 鉴于大黄鱼种群问题的复杂性,学术界对大黄鱼地理
半岛以南至南海的雷州半岛以东。由于多年来的酷渔滥捕 种群及其产卵群体划分的看法不很一致,而且增殖放流对
和海洋环境恶化等,其自然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形成不了 种质保护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因此有必要对大黄鱼地
渔汛,资源濒临衰竭。为了有效地保护大黄鱼资源,1985 年 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划分作深入的探讨,为增殖放流和
福建省率先组织科技人员开展 “大黄鱼人工繁殖及其增养殖 资源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的联合攻关,1986年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难关,1987
年掌握了人工培育亲鱼的技术,至 1990年生产性育苗达到 1 鱼类群体和种群概念
了百万尾水平,为大黄鱼增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
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 [6]
张其永等 (1983) 认为鱼类群体 (fish stock)是由随机
存在诸如养殖种质退化、养殖区污染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 交配的个体群所组成,具有时间或空间的生殖隔离,在遗传
[1-2]
(张彩兰等,2002 ;福建省科技厅,2004) 。 离散性上保持个体群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相对稳定,可
[7]
为了大黄鱼资源可持续利用,自 1979 年至 1982 年,江 作为资源管理的基本单元。费鸿年等 (1990) 认为鱼类群
苏、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的水产研究单位先后开展了东 体是由可充分随机交配的个体群所组成,具有时间或空间
海区大陆架大黄鱼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在资源调查基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