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材使用与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教材使用与研究
蚌埠三中 杨莹莹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要立足于人的教育,而不能仅是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和传授,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有几年其中也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现在就信息技术教材,首先谈一下我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认识,然后针对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最后是谈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材 教师 学生
一、对中信息技术教材
新教材采用彩色图形化版面,其中活动内容也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配有与之配套的教材光盘,这样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采用多种载体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于弥补书面形式表达的不足,而且对于中生来说恰当的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他们更乐意接受其中较为深奥的知识,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
4.注重利用网络知识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学习信息技术必然要学习网络知识。在本套教材中,网络知识贯穿始终,在本教材中把获取网络信息提到第二章详细叙述,为以下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铺垫,以弥补以前教学中缺乏素材,学生一味听教师说而不能主动上网搜索一些相关知识的不足;也在另一个方面也让学生在以前上网的游戏中重新认识到网络对我们的帮助。让他们对于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正确态度。
二、对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的一点看法与体会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创造性地使用好这套教材,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的编写体系,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我们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软件多,我觉得要发挥它的优势,让其优势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停留在本年级的教材中,而应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从而才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教材内容衔接的情况。
其次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在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重组
2、关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建议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资源为信息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任务着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构建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关于趣味化的教学建议
教材本身设计一部分就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如果学生能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参与意识,这会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使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实际联系再运用。在在3.2节中的表格信息与表达中,我带领学生做一些表格,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最近几次奥运会获奖情况,并根据表格中的图表进行分析出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并与学生约定在奥运会结束后看谁的分析准确,学生的兴趣明显增强,课堂教学达到的效果更好。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美,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结合学生的演讲比赛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以“申奥”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绘制“运动会”题材的表格设计等,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使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三、中学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把握
记得当我第一次打开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新教材准备第一课时,以前那种对教材对学生的准确把握感顿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些许的陌生,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在这样新颖的教材面前如何处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我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在教师的“教”中,首先要注意把握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所偏袒,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出不同产距离,在罗森塔尔等人的实验中,不仅证明了教师态度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而且证明了教师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其次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采用民主型的领导组织方式,这样产生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也有利完成任务驱动思想下的教学,以及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最后是要注意教师的智慧与人格因素,有才气,性格开朗,气质优雅的教师一般都会受到学生的青睐,也更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的教师安排的任务学生愿意主动完成,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良好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把握好师生的关系,我们要在教学中相互配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而在我们任务驱动教学中尤为重要,要学生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