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I).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I)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 明、 清两代的 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 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课件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
(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学生板书时教师适当地点拨,使板书的词语能够按相关的顺序排列。利用学生自己板书,灵活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使预习的检查这一环节有些趣味。
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
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
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子里的故宫的镜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
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作者的观察描写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