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的探讨.doc

发布:2018-10-11约3.7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信用销售的逐步推出,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也随之增大,对其如何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滞后,由于其在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没有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形成大量逾期账款。本文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1.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虽然信用销售能够扩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因为产生的应收账款可能在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损失等方面给企业带来风险。其不仅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还会使企业经营状况更加恶化。因此,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有:①根据企业自身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定信用政策。②严格信审流程,审查客户资信状况。③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管理与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合理保证应收账款及时足额收回。④对于那些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而形成的坏账损失,财务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2.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科学的、合理的信用销售政策,保持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和资产的流动性的平衡,最终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即:在加强流动性管理,促使应收账款尽快收回的同时还要讲求效益性。既提高销售收入,又降低持有成本。   二、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信用销售数额增大   现阶段,多数企业都把追求商业利润作为经营目标,过分重视经济利益的流入,过度使用赊销的方式来扩大销售,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为了占领市场、扩大产品销售额,未对客户的资信程度作调查,大量的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逾期欠款过多使得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2.企业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企业会计监督失效,没有设定应收账款回笼率指标及警戒线。同时,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部门间没有及时协调。企业对于逾期未还的应收帐款没有明确落实催收责任人,销售部门的人员只关注销售,不关心账款的清收。财务部门人员只重视财务记账、财务核算、做报表,不管催账清收。具体表现为:   (1)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健全。销售人员基于个人利益,大量采取分期、回扣等手段销售商品,使应收账款增加。由于企业既没有要求销售经办人员全程负责追款,又没有明确落实应收账款回收的监督部门,从而造成企业虽然销量大增、销售额很高,但企业经营效益却不佳的状况。   另外,由于在销售合同签订时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信用条件的制定也未从企业及客户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了难以收回应收账款的现象。   (2)内部控制不严,催收工作不力。企业对与已发生的应收账款长时间不对账、不及时清算,经办人员互相推诿、态度消极,导致应收账款被拖欠的时间更久,收回的可能性降低。   3.对赊销客户缺少信用管理   对客户没有做好充分的、深入的资信状况调查及缺乏科学、系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没有从信誉程度的高低、资金实力的大小、财务状况的好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针对不同信用评级的客户制定不同的差异化赊销策略,急于将货物赊销出去,导致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产生极高的坏账损失,最终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陷入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危机。   4.应收账款管理侧重于事后控制   电话催收、上门追讨、法律诉讼等事后控制手段效果不明显,且易使企业处于被动局面。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也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企业法律保护和风险意识薄弱   在现阶段,买方掌握市场话语的主导权。许多企业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保有一定量的客户资源,不愿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造成企业之间的经营结算资金互相占用,导致企业陷深陷债务链,形成恶性循环。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注意事项   1.要做到事前、事中控制   应收账款管理应重点做好事前及事中的控制工作,主要控制措施有: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设定合理的信用条件、计算恰当的信用额度,从而制定确实可行的信用政策。②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以评估风险,同时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③建立赊销审计制度。事前、事中控制是防止应收账款形成呆死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批及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批和内部控制制度,对赊销业务要规范业务流程,严格审批。一方面选用有责任心、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销售队伍中,并加强对他们风险意识的培育;另一方面;对所有涉及到的相关业务部门都应建立业务监督及约束机制,从而防范逾期风险,降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