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doc

发布:2017-01-19约1.68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政策目标,明确财政政策工具的不同特征,掌握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明确不同政策的经济背景,掌握不同政策工具的操作对经济不同的影响;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组合,掌握每种政策组合对经济的影响。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企业和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 综合目标: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运用本章知识解读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节 财政宏观管理政策概述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分类 (一)财政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目的在财政领域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传导等三方面的内容组成。所谓政策目标是指通过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或实现的目的,它构成政策的核心内容,规定着财政政策的性质和方向。所谓政策工具,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组织方式和操作方式。政策工具是为政策目标服务的。而没有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就无从实现;政策工具选择的是否恰当,操作力度的大小,工具之间的配合状况,直接决定政策的质量。所谓政策传导,是指政府从操作政策工具到实现政策目标所经由的媒体及其运行过程。 (二)财政政策分类 1、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政策,通常也称为总量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又常被划分为三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简称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减收增支的结果表现为财政赤字,因此又称为赤字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税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表现为财政结余,也往往被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不影响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状态的财政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是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只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因此也称之为个量财政政策。比如调整产业结构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协调地区间和谐发展的西部大开发财政支持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失业人员再就业财政支持政策等,都属于微观财政政策。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宏观财政政策,本章分析的财政政策就是指宏观财政政策。 2、按财政政策的期限划分,分为中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中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和特定范围。 3、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政策 思考一下: 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属于什么类型的政策? 自动稳定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在经济波动时自动发挥调控作用的财政政策,而不再需要人为进行调节,包括诸如累进税制、转移性支出等财政工具在内;相机抉择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以稳定经济和减轻经济周期波动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如改变公共工程和其他开支方案、改变转移支付开支方案、调整税率等等。 4、按财政政策所规范的活动内容划分,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调控政策三类 财政收入政策地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总量水平、结构、方式及方法等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财政支出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总量水平、支出结构和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财政调控政策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之间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财政调控政策又可以细分为税收政策、国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经费开支政策、政府预算政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等等。 二、财政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按照现行工资水平得到工作。充分就业之所以被作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有大量闲置的情况下,而不能使劳动者得到工作,这不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也证明政府能够做的事没有做到,政府完全有可能凭借财政政策功能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事生产,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二是高失业率造成了人们的许多苦难:家计的艰难、个人自尊心的丧失和犯罪的增加,高失业率给经济带来的损失是明显的。 思考一下: 当前我国失业率的目标是多少? 虽然高失业率是件坏事,充分就业是一件好事,社会能否达到100%的就业即失业率为零的状态呢?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生活中存在如下几种类型的失业: 1、自愿性失业。人们自愿决定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去从事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