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财政平衡概念.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局部平衡是仅考虑财政部门的平衡。
全局平衡是要联系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财政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财政收支仅是整个国民经济总货币收支的一个分支。财政收支同其他部门(家庭、企业、对外)的收支是紧密相连的。
从全局角度研究财政收支平衡,才能分析财政平衡的原因和结果,调节经济运行,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4)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应该关注财政平衡的真实性。
如果存在着不真实的财政收入,存在着需要财政负担的大量隐性债务或者或有债务,即使账面上存在财政平衡,实际上是不平衡的。
参考:财政收入质量等 真实性内容;;3、财政不平衡的原因
财政收支作为一对矛盾,运行的形态就是财政平衡与不平衡。实际上存在多个影响财政平衡的因素:
(1)外部冲击与财政不平衡
现代经济属于开放经济,国外各国经济运行的状况,会通过进出口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传导国内,这种外部冲击会最终影响到财政平衡。
(2)意外事件与财政不平衡
国内经济社会也经常面临各种意外,导致增支减收。
自然灾害、战争、动荡
(3)经济波动和税制结构不合理与财政不平衡
经济出现萧条和衰退,导致收入减少,而政府支出增加。
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弹性不足,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提供足够财政收入,导致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增长的需要。;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关系;;;;;;; 市场上微观均衡
1均衡概念
2.均衡价格
3.均衡数量
;;;;;;;(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
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财政平衡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总供给流量等于总需求流量。
C+S+T+M ≡ C+I+G+X (1)
C 消费 S 储蓄 M 进口额 X出口额
T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 G 政府支出
这个关系式说明,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总供给方:C+S+T+M
社会总需求方:C+I+G+X
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时,可以调节税收收入或者政府购买来实现两者平衡。
;;结论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不过是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3)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市场行为,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三、财政赤字;;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 :
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
-(总支出+净增贷款)
总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不含债务收入);
无条件赠款包括各国政府赠款、本国其他各级政府赠款和国际组织赠款。
总支出包括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经济服务、国债利息等经常性支出,还包括购置固定资产和购买存货、土地和无形资产及资本转让;
净增贷款是指本期政府对国内其他各级政府、国内金融机构、国内非金融公共企业的贷款和对国外贷款减去各项贷款的还款。
;(三)我国的赤字口径;中国财政平衡公式的变化:
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这一时期的财政平衡的不同于世界通行的财政平衡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公债收入和公债支出列入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中。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
-(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2、1994-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这一时期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改革相配合,中国的预算制度进行了某些修正,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公债收支剔除出了财政收支。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 -(经常支出+投资支出);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
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平衡公式,仍然与国际通行的财政平衡公式存在差异。
从2000年开始,中国将债务利息支出列入中央财政总支出中。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
-(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 31 -;- 32 -;4.财政赤字的规模衡量
(1)赤字依存度
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
赤字依存度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中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
(2)赤字比率
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赤字比率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