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行政管理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于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摘要: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有着巨大的关系,如何让农村信用社更好的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促进农村经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现在的农村信用社现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问题;对策
一、引言
国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其目的就是盘活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的基层单位,为了进一步朝着商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必须关注自身内部。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价值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也给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挑战,相应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显现出来。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银行自身财务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立足商业化发展的出路。只有更为合理的规避、调控财务风险,提高银行收益,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更快地适应并融入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如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到对策方法,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使用落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规避水平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从可持续的经营角度出发,通常运用较为复杂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而农村信用社大都由农村信用社演变而来的,这导致农村信用社在规避财务风险的时候还是运用相对传统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其他已经发展成熟的商业银行及四大银行相比,规避财务风险方式单一,方法落后,现阶段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较晚,经营经验少,各环节的管理都有急需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制约了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规避水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在贷款过程中过分注重放贷速度,希望回收更多的贷款利息,而放松了对贷款人的审查,放出相当数目但质量低下的贷款,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资产,给银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二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结构失衡,贷款资金与存款资金比例失调,导致筹资负债规模过大。其实,在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过程中,信贷操作流程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通常是银行为完成收息任务,采取纸上作业的方式,以贷收息,致使借款户借款余额逐年累增,潜在风险逐年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用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在规避财务风险时水平并不高。
2.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质量不高,业务能力较弱
每一个财务管理工作的环节中都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这些财务风险主要是靠人的力量去识别的。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能敏锐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以专业的职业判断对其进行规避,这减小了银行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相当一部分的财务管理者业务技能不熟悉、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不高。从数据来看,农村信用社的员工学历层次偏低,多数员工学历不高,研究生等高学历者极少。例如,将常熟农商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信银行)的员工学历做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常熟农商行的员工整体学历层次不高,大专以下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仅有2%的人是研究生学历,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信银行)员工研究生高达57 %,而大专以下的仅占5%。两者的学历层次差异巨大,常熟农村信用社员工学历明显低于中信银行。
同时,经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主要是从本地招聘而来的,同乡、同镇、同县、同市的员工较多,员工来源区域集中。而与其他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外资银行相比,又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科学的选拔制度,因此难以吸收优秀的员工。
3.整体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制度约束较少
农村信用社改制建立的原始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因此它和一般性带有营利性质企业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和三农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信用社并未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长期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也没有建立与此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这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财务信息未能在制度下明确下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表现在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方面存在困难,财务的相关文件没有及时收集、存储,有些财务信息直接缺失,如果财务人员出现一两名离职,农村信用社的财务信息有较大可能出现断层。而由于没有制度约束,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应有的监督,员工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会出现职位认知不清,遇事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办理不良资本借贷的情况。
三、关于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