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讲溶液教案浙教版分析.doc

发布:2017-06-13约6.34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溶液 授课日期 时 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溶液 教学内容 (2)会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说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 (4)按要求配制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 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温故知新: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一、物质的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2.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4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克 5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 溶解度 =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克 溶解度单位:克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 10克 1-10克 0.01-1克 0.01克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等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溶解度曲线[拓展内容] 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2)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 2、应用 (1)查找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 注意: 1、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要有具体的温度值或范围。 2、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结晶。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即降温结晶。 [例1] 如图所示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2)20℃时,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100g,需要Ag,该温度下为何不能配制成30%的A溶液,理由是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例2】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则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3】某溶液的密度是1.2g/cm3,实验测得每100ml该溶液中含溶质24g,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体积,这时要通过 密度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m/V )。 (4).由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所以两种不同液体混合溶解时,体积不能简单相加。(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两种液体之和) (5).溶液的浓缩问题思考方法可以与稀释问题一样来考虑。 【例4】把50克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要水多少毫升?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 ?计算: ?称量: ?溶解:(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2)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杯 【例5】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 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如何配制? 【例6】已知:ρ 10%硫酸 = 1.07g/ml ρ98%硫酸 = 1.84g/ml。求: (1)配制1070克10%的稀硫酸溶液需纯硫酸多少克? (2)配制1000毫升10%的稀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