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酵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发酵,
发酵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
巴氏灭菌法,需氧发酵,
厌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
固体发酵(浅盘固体发酵和深层固体发酵),
半固体发酵,
分批发酵,
连续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
二 简答题
1. 简述发酵工业的特点;
2. 简述发酵的一般工艺流程(菌种制备、培养基的制备、 灭菌、 接种、 控制发酵条件、 产物的提取与精制、 回收处理三废物质)。
第二章 发酵工业菌种
一 名词解释
菌落,
芽孢,
荚膜,
鞭毛,
富集培养,
比生长速率,
连续培养,
诱变育种,
菌种退化,
菌种的复壮。
二 简答题
1. 简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2. 菌种分离筛选步骤。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一 名词解释
培养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也称营养培养基,即在培养基中加入有利于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这类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比其他微生物快,从而使这类微生物能够在混有多种微生物的情况下占优势地位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斜面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一种形式;制作时应趁热定量分装于试管内,并凝固成斜面的称为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扩大转管及菌种保藏。
种子培养基:供孢子发芽、生长和大量繁殖菌丝体,并使菌体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
发酵培养基: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
二 简答题
1. 培养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经济节约、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应具有以下几点共性:①单位培养基能够产生最大量的目的产物。②能够是目的产物的合成速率最大。③能够使副产物的合成量最少④所采用的培养基应该质量稳定、价格低廉、易于长期获得⑤所采用的培养基尽量不影响工业好气发酵中的通气搅拌性能以及发酵常务的后期处理
一般设计适宜于工业大规模发酵的培养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提供合适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②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以及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物质⑥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第四章 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
一 名词解释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空气、地表以及容器和器具表面的微生物
除菌:用过滤方法除去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及其孢子
防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分批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过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仪器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也称实罐灭菌
连续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
二 简答题
发酵过程污染的危害;
答:①使发酵培养基因杂菌的消耗而损失,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
②杂菌合成一些新的代谢产物,或杂菌污染后改变了发酵液的某些理化性质,使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变得困难,造成产物收率降低后产品质量下降
③杂菌代谢会改变原反应体系的pH,使发酵发生异常
④杂菌分解产物,使生产失败
⑤细菌发生噬菌体污染,微生物细胞被裂解,导致整个发酵失败
发酵工业常用的无菌技术;
答:①干热灭菌法 ②湿热灭菌法 ③射线灭菌法 ④化学药剂灭菌法 ⑤过滤除菌法
⑥火焰灭菌法
3. 湿热灭菌的原理及优缺点。
答:湿热灭菌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核酸变形导致其死亡。这种变形首先是分子中的氢键分裂,当氢键断裂时,蛋白质及核酸内部结构被破坏,进而丧失了原有功能。蛋白质及核酸的这种变形可以使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虽然无所谓动能行结构被破坏,若氢键破裂的数量未达到微生物死亡的临界值,则其分子很可能恢复到它原有的形式,微生物就没有被杀死。为有效地使蛋白质变形,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就需要水蒸气有足够的温度和持续时间,这对灭菌效果十分重要。高温饱和水蒸气可迅速使蛋白质变形,在规定操作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形的过程即微生物死亡的过程,是可预见和重复的。微生物的灭活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微生物死亡速率是微生物耐热参数D和杀灭时间的函数。即在给定的时间下被灭活的微生物与仍然存活数成正比。
LgNt=lgNo-F(T,Z)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