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白假丝酵母菌PPT课件.ppt

发布:2019-04-22约5.3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真菌 * 3)鉴定试验 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2~0.5ml血清中,37℃孵育1.5~4h观察有无芽管形成。白假丝酵母菌可形成芽管,其他假丝酵母菌不形成芽管。 芽管 芽管 芽管 * 真菌 *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玉米粉培养基25℃孵育1-2d 后,白假丝酵母菌在菌丝顶端、侧缘或中间形成厚 膜孢子。 厚膜孢子 * 真菌 * 糖同化和糖发酵试验: 凡发酵某种糖一定能同化该糖,故只需做那些不发 酵糖的同化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糖发酵管,25℃孵 育,一般观察2~3d,对不发酵或弱发酵管可延长至10d 或2—4周。观察有无酵母生长或液体培养基是否变混 浊。现在商品化的产色培养基可快速鉴定白假丝酵母菌 和其他假丝酵母菌。 * 真菌 * TZC试验: 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含0.005%氯化三本四氮唑的沙保 培养基中,经22~25℃,24~48h培养,白色念珠菌不 变色或仅淡红色,其他念珠菌或酵母菌呈红色或深红 色(被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 。 血清学试验:取病人血清作ELISA、免疫印迹法等检测白假丝酵母菌抗原。 核酸检测:用PCR法将白假丝酵母菌DNA分子扩增后以分子探针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性和特异性。 动物试验 : * 真菌 *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 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 真菌 * 较大球形,直径可达5~20um, 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 用墨汁阴性显影法镜检 ,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 菌细胞常有出芽,但不生 成假菌丝。 生物学特性 * 真菌 * 在沙保氏琼脂及血琼脂培养基上,于25及37℃皆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菌在37℃不能繁殖。 酵母型菌落,呈白色。 本菌能分解尿素,以 此与酵母菌和念珠菌鉴别。 * 真菌 * 致病性 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 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 真菌 * 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镜检:常用墨汁涂片法。 2.分离培养: 在沙保培养基上,室温、37℃2~3天即可长出典型 酵母型菌落。有荚膜者菌落粘稠。 * 真菌 * 3.糖同化及发酵试验:本菌不发酵各种糖类,但能同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半乳糖、肌醇,不同化乳糖。 4.酚氧化酶试验:在含L-多巴橘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中,经2~5天培养,新型隐球菌出现棕黑色菌落。 5.尿素酶试验:新型隐球菌产生尿素酶,在尿素培养基(含尿素及酚红指示剂)中分解尿素形成氨和CO2,以致培养基的pH值升高,使酚红由黄变为粉红色为阳性,而白色念珠菌为阴性。 * 真菌 * 谢 谢 * 真菌 * 临床标本 直接检查 分离培养 其它方法 核酸 直接 25℃ 35℃ 检测 检测 动物 检测 镜检 抗原 抗体 试验 菌落观察 固定标 墨汁 KOH法 本染色 染色 镜检 小培养 生化 荧 革 P 亚 反应 光 兰 A 甲 S 基 蓝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真菌 可编辑 可编辑 * 真菌 * 第二十二章 白假丝酵母菌 * 真菌 * 重点 1.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2.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 真菌 * 真菌学概述 概念: 是一类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真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