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 海 无 涯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化学化工学院 09 化师 0913010055 叶嘉欣
学科:化学 课题:化学能与电能
课型:理论课 课时:一节课(45 分钟)
教学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
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
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
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
学 海 无 涯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 分钟.。
教师: 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
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 片上有气泡(H2), Zn 片逐溶解;Cu 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 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 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
原因。
【现象】Zn 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 片上有气泡(H2) ;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 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 比 Cu 活
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 Zn 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 Cu
片,溶液中的 H +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 片得电子被还原成 H2 (播放Flash 动画)
【板书】铜片上:2H+ +2e - = H2 ↑ 锌片上 Zn -2e - = Zn²+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
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
学 海 无 涯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同学们一起来根据刚才做的实验二的现象和原电池的定
Z A C
n u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