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疾病基础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遗传背景 饮食饮水 生活环境 饮不洁史 吃红烧鱼 ...... 体力活动 精神创伤 吸烟...... 肠息肉史 家族肿瘤史 ...... 症状史:慢性腹泻、粘液血便、阑尾炎史、便秘等 遗传性 散发性 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 大肠癌高发国家人群的饮食以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为特征。 食物中的脂肪及和纤维素的量可影响肠内容物的停留时间,延长肠粘膜与粪便内诱变物、胆酸、细菌酶的接触时间。 大肠癌低发国家人群饮食以低肉类、高纤维素为特征,肠道菌谱也有不同。 长期饮酒、肥胖、动物脂肪摄入过多、少食新鲜蔬菜、少食维生素及硒、少食纤维素等因素使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增加胆汁分泌,胆酸浓度增加,次级胆酸比例增高。 胆汁酸在高浓度有细胞毒作用,使肠粘膜上皮细胞更新增快,是大肠癌发生的促进物。 高纤维素饮食可增加肠内容的容量,降低胆汁酸在肠腔内的浓度,增加肠蠕动减少肠内容物在肠腔的停留时间,减少了胆汁酸对肠粘膜上皮的作用强度和时间。 口服钙盐可使胆汁酸形成钙皂而不溶于水排出体外,从而抑制肠细胞的更新速度。 三、大肠癌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大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基因,大分子的变化。 根据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及其伴随的基因变化已被归纳成如图。 正 常 上 皮 增 生 微腺瘤 早 期 腺 瘤 中 期 腺 瘤 晚 期 腺 瘤 癌 浸 润 转 移 基 因 APC MCC hMSH2 hMLH1 hPMS1 hPMS2 K-ras DCC P53 nm23? 其它 ? 大肠肿瘤癌变过程分子事件模式图 Cancer: late Cancer: curable Normal Hyperpro- liferation ras p53 DNA hypo- methylation DCC APC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Pathway LOH MSI markers Bat-26 etc ?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Pathway TGF?1RII Bax IGFIIR Methylation Pathway; P16, MLH1 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组织学分类 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 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Dukes分期 Dukes A期:癌仅限于肠壁内,又分为三个亚期 A1期:癌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 A2期:累及肠壁浅肌层 A3期:累及肠壁深肌层 B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者 C期:有淋巴结转移者但尚可根治性切除 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 TNM分期 T:Tis原位癌 T1粘膜下层 T2固有肌层 T3浆膜下 T4 穿透浆膜或周围组织 N:N0 无淋巴结转移 N11~3个淋巴结 N2 =4个 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播散途径 一、直接浸润 大肠癌生长时常沿肠腔周径生长,浸出肠 壁外后可浸及邻近器官,组织或腹壁。 向肠壁纵轴浸润发生较晚。 估计癌肿浸润肠壁一圈约需1~2年。 二、种植转移 大肠癌浸出肠壁外后可发生癌细胞脱落,引起盆腔或远处腹膜的种植转移。 女性病人发生的卵巢转移可能是癌细胞种植的结果。 医源性种植:手术区和切口的转移。 三、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为主要的转移途径。 当癌浸及粘膜下层时即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在可切除的大肠癌病人中,手术时有40%~50%的病人已有淋巴结的转移。 大肠癌转移的淋巴结可据其部位分为肠旁,中间,系膜根部三群。 大多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按顺序发生,有时也有跳跃性转移。 四、血运转移 大肠癌较易侵犯小静脉,侵入系膜静脉后肿瘤细胞经门静脉血流向肝脏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