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直肠癌护理4要点.ppt

发布:2017-01-23约7.33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直肠癌护理查房 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直肠癌是指直肠齿状线以上至乙状结肠起始部之间的癌肿。 在我国直肠癌很少见于40岁以下的成人,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5.2岁,男女之比1.35:1。 病案展示 床号:23床 姓名:赵长仲 性别:男 年龄:32岁 患者因腹泄,大便带血一月余,于当地医院经抗炎治疗后自述好转,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息肉病,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结肠息肉恶变”于2005年6月23日收入院。 PE:青年男性,贫血貌,神志清,精神好,营养一般,生活能自理,血压120/70mmHg,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粪块,肝脾肋下未及,膝胸位直肠指诊于距肛缘4cm、6cm处可触及一2x3cm的包块,质韧,无触痛,活动度差,进指5cm可触及数个散在结节,质地软,无触痛,指套未带血。 病案展示(续一) 辅助检查: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肠粘膜广泛息肉性改变;病理示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病,其中两处癌变,侵达粘膜下层。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于2005年6月30日在全麻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术,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放置双腔引流管一根给予持续骶前引流,行右下腹永久性回肠造瘘,接肛袋,给予持续导尿,术后4天停持续胃肠减压,7天拔除骶前引流管并停持续导尿。 病案展示(续二) 经抗炎、护胃、营养支持治疗后病情稳定,精神饮食好,无腹痛等不适,肛袋内大便成型,于2005年7月15日给予艾恒、亚叶酸钙、氟脲嘧啶化疗,同时给予慈丹胶囊、强力升白片预防化疗副反应,于7月21号化疗结束。 病人化疗后副反应较轻,无恶心、呕吐、腹泻,复查血常规正常,刀口愈合良好,于2005年7月22日出院。 病因学 息肉 大多数直肠癌是在息肉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发生率为5%至10%,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息肉发生率为10%,直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饮食习惯 直肠癌的高发区多为经济较发达国家,这与地区性差别和种族遗传因素无关,主要是饮食的习惯和营养方式的差别,如饮食中肉类、脂肪、精制碳水化合手含量多而又缺乏精纤维成分。 病因学(续) 良性肿瘤的恶变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直肠腺瘤恶变为癌,这说明直肠癌与直肠腺瘤的关系极为密切。 炎症刺激 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可致肠粘膜渗出、水肿,反复的破坏及修复过程可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上皮细胞间变,形成多发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肿。 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肠癌等。 组织分类 乳头状腺癌 癌细胞呈柱状,可具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乳头状腺癌预后较好。 管状腺癌 癌组织呈管状结构,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①高分化腺癌;②中分化腺癌;③低分化腺癌。 粘液腺癌 此型癌肿组织中出现大量粘液为特征。粘液腺癌占结直肠腺癌的 10 %~ 20 %。 组织分类(续) 腺鳞癌 腺癌与鳞癌见于同一肿瘤内,两种成分充分混合。 印戎细胞癌 癌细胞多呈中小圆形细胞,胞浆内充满粘液。整个细胞呈卵戎形。 临床分期 直肠癌的分期以 Duckes 分期法最为通用,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分期法之一。 Duckes分期法能精确地反映疾病的程度,是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标准。 多数资料表明,直肠癌 A 、 B 、 C 期的 5 年期生存率分别为 60% ~ 90% , 40% ~ 50% , 20% ~ 35% 。 临床分期(续) A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内。 B期:癌肿已浸出于肠壁外。 C期:无论癌肿局限于肠壁内,还是已浸出于肠壁,只要淋巴结已有转移即属于C期。 播散与转移 直肠癌局部直接向周围组织和器官侵犯和扩展。 向远方扩展可通过淋巴和血液,淋巴扩散多沿肠系膜脉管到腹膜后和主动脉旁淋巴结。血行转移主要在肝,其次是肺和骨。 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易向两侧累犯盆腔组织,尔后再直接奔肺。 浸润肠壁浆膜层时,癌细胞脱落于腹膜腔而发生种植播散。 广泛种植时可出现癌性腹水。 临床表现 早期局限于粘膜,可无任何症状,有时有少量出血,肉眼尚难觉察,待癌肿增大并有溃疡及感染时可出现下列三组症状。 临床表现 (续) 排便异常 即直肠刺激征状,如便意频繁,下坠,便不尽感,甚者有里急后重,并可伴腹胀,下腹不适等。 粪便反常 如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甚者有粪形变细等。 梗阻症状 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粪少便闭、伴腹痛、腹胀。甚者可见肠型并有肠鸣亢强等。 晚期病人可有消瘦、贫血、水肿或恶病质等。 诊 断 局限于粘膜的早期癌肿,只能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