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近代数学的兴起.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章 近代数学的兴起
§7.1 中世纪的欧洲
• 数学的停滞
• 中世纪初期约从400年起到1100年左右为止,这七
百年的时期本来是很可能使欧洲文明发展一些数学
的。如果它能从当时所拥有的少量线索追究其包藏
的丰富知识,它很可能从希腊著作获得很大帮助。
但这时期内数学并无进展,也没有人认真搞数学工
作。
• 数学水平之所以低,主要是对物理世界缺乏兴趣。
当时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规定了它自身的目
标、价值和生活方式。主要关心的是精神生活,因
而认为出于好奇心或实用目的而探索自然的工作是
浮薄不足道的。基督教乃至后期希腊哲学家都强调
要把心灵提高到超越肉体和物质之上,并为灵魂作
好准备,以便死后去过天国的生活。由于对自然的
研究无助于使人达到这些目的或准备好过来世生
活,因此它被认为是无益甚至邪妄之事。
• 基督教竭力宣扬“今生忍辱负重,来生进入天堂”
的谬论,用死后的幸福生活来欺骗被统治者,要
他们安于自己被奴役的痛苦命运。为了不使谎言
被揭穿,基督教强烈反对研究与传播知识。
• 数学是这个时期受到最大排斥的学科之一,因为
人们常常把它与异教徒的星相术混为一谈,因此
在这个时期的法典中甚至明文禁学习与研究数
学,如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的法典就规定:“任何人
不得向占卜人与数学家请教。”6世纪时查士丁尼
的法典则更直截了当地称:“彻底禁止应受到谴责
的数学技艺。”
• 在对我们现代文明做出过贡献的诸多文明中,任
何一种文明对现存的数学理论的促进都比中世纪
欧洲文明大。
•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仅仅开设算术、几何和主要
是包括简单计算和迷信十分浓厚的术算(理论算
术)。几何差不多仅限于欧几里得的前三卷,连
硕士学位考试所需要的知识也不过如此。
• 在某些大学,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非常初
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定理。
• 总体来说,1000多年前,一位学识渊博的欧洲数
学家所拥有的知识,比今天任何一名中学毕业生
要少得多。
•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公元
354年11月13 日-430年8月28 日),古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
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
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
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
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是圣
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
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
《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
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
中。
• 从圣经以外获得的任何知识,如果它是有
害的,理应加以排斥;如果它是有益的,
那它是会包含在圣经里的。
• 基本教育观念
• 奥古斯丁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因而
只是虚幻的现象;只有上帝才是至真、至善、至
美的本体。上帝是人们认识的主要对象和唯一来
源。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上帝和上帝所教导的
真理。人们只有通过对万物的感性认识,并借助
于上帝的智慧之光才能认识终极真理。
• 知识论与教育
• 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回忆说加以改造,认为通过
感觉而进入记忆的东西,都只是事物的影像,不
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真理都只能靠上帝赐予的
“灵魂的眼睛”即思想才能发现。所以信仰高于理
性;虔诚高于知识。
• 道德教育
• 奥古斯丁的道德思想可以归结为“原罪论”、“赎罪
论”、“禁欲论”、“灵魂不灭论”几个方面。奥古斯
丁认为,善是事物的本体,恶是善的缺乏和朽
坏,是人的意志脱离了本体。奥古斯丁在肯定人
的从善的可能性的同时,坚持基督教的原罪说,
认为每个人生而有罪,要去恶从善,依靠个人是
无能为力的,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得救。
• 体罚的使用
• 奥古斯丁认为,儿童生来就是邪恶的,其纯洁不
过是身体的稚弱,而非本心无辜。没有任何学习
是可以没有惩罚的。戒尺、皮鞭、棍棒是制服儿
童所必需的工具。奥古斯丁关于体罚是不可缺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