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ppt

发布:2017-06-15约1.46万字共9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oogle: 四川王寅认知; 一. 认知语言学:当前语言学理论之前沿 二.非客观哲学:(后)现代哲学之前沿 三.体验人本观:反思欧陆的激进人本观 四.认知语言学:使得 L 进入后现代大潮 五.应用 C L:“现认语”教学指导意义 六.结 束 语: CL 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不同的语言学派往往强调了不同性质(盲人摸象): 传统 P 更强调语言的 规则性、表达性、工具性 结构 L 更强调语言的 符号性、系统性、任意性; 功能 L 更强调语言的 社会性、交际性、功能性; TG 学派更强调语言的 先天性、心智性、生成性; CL理论 更强调语言的 体验性、认知性、象似性。; 我们认为,语言没有统一的本质,基于不同学派会得出不同的本质。CL坚持语言的多元本质论:体认性、象似性、构式性、用法性、整合性等特征。据此,象似性必然就是CL所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追寻语言表达如何象似于背后的认知方式,且在其作用下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象似于现实。这一基本立场相对于结构主义的任意说来说,对于语言教学具有重大意义。;20c三场语言学革命 语言学 语言 索绪尔 心智 —— 语言 乔姆斯基 现实 —— 认知 —— 语言 CL 哲学: 毕因论 认识论 语言论; 无论从语言学发展历史(语文学、历史比较、结构主义、功能、TG、认知)来看,还是从哲学发展进程(四个转向: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后现代人本观)来看,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都代表着当今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它既批判了20世纪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在语言研究中所坚守的客观主义立场,也突显了后现代哲学中的人本精神。; CL的核心原则可归结为 “现实——认知——语言” 即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前者更具客观性,后者更具主观性,语言必打上“主客二性”的烙印,它不可能是自然之镜(Rorty),但也离不开对现实社会的实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形而上学:客观世界存在客观真理(找法有二) 转向 感 性 理 性 1st 古希腊 毕因论 亚氏理论 苏柏理论 中世纪 唯 名 论 唯 实 论 2nd 16-19 认识论 经 验 论 唯 理 论 3th 20世纪 语言论 分析哲学 新唯理论 客观主义哲学 非客(EP) ;自然哲学vs巴门尼德(本体论转向:是之为是、不变的 be) This is a cup. Socrates is a man. Time is money. Philosophy is the cradle of linguistics. … … … … be 是、存在、有… onto ontology 毕因论 ( 本体论… ) ; 形而上学: 客观世界中存在客观真理(找法有二): 感 性 理 性 1st 毕因论 亚 氏 苏 柏 单向 客 2nd 认识论 经 验 论 唯 理 论 3rd 语言论 分析哲学 新唯理论… 逻实论(语义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