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思想转变 李大钊 陈独秀 2、理论宣传----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3、理论与实践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 3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堂探究】 专题小结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渡 三个阶段: 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③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总体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BBC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二、三、四名。 2、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三大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内容: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内忧外患的黑暗现实使 “寻求根本的解决”成为大众的呼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产生极大的启迪;几次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并逐步深化拓展;五四前后,一大批力主改造中国的青年,出国勤工俭学。亲眼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情况,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并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引进各种新思想,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了新中国。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梁启超 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 朱执信(革命派):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苏俄对华宣言 ( 1919?.7 ) 以前俄国历届政 府同中国订立的一 切条约无效,放弃 以前夺取中国的一 切领土和中国境内 的一切俄国租界, 并将沙皇政府和俄 国资本阶级从中国 残暴地夺得的一 切,都无偿地永久 归还中国。 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 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 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