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古来征战几人回 [五、边塞征战诗鉴赏] 边塞征战诗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煮酒把盏话桑麻 [六、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田园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课堂示例 山水田园诗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悔教夫婿觅封侯 [七、闺怨诗的鉴赏] 闺怨诗有两类: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闺怨诗的鉴赏要点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 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课堂示例 无限风光在险峰 [八、论道说理诗的鉴赏] 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 本诗借欣赏庐山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待人、事或生活、社会,都应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色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首诗借游春的愉悦启示人们:生活是美好的,只是你没有留心而已,只要你关注生活,只要你有好的情致,何愁没有明媚的春光?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苏轼) 本诗揭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生活哲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