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学》课程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钳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有的钳工基础知识,钳工基本操作方法,装配基础知识,钳工工艺知识等,能较熟练掌握钳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了解模具的装配、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模具的使用与维修等基本知识。本课程为机械类模具专业中级钳工所必修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时与学分
7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训30课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钳工工作中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钳工基本知识。
2、学会钳工基本操作方法。
3、学会模具钳工常用工量具及设备的使用。
4、掌握模具的装配、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模具的使用与维修等基本知识。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练习的一体化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定位在“训练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其实用性的特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学习项目的选取采用将专业理论知识、工业知识融入相关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能反复学习,理解、熟悉基本理论,变枯燥学习为实际运用,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其编排上循序渐进,按任务驱动方式编定。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模块一
钳工入门知识 项目一:
模具制造工艺及应用
钳工的任务 理解模具、模具制造、模具制造技术和模具生产要素的相关概念。 了解模具的种类、特点、应用领域、制造技术的工艺特征和模具钳工的学习任务。
2 模块二
模具钳工常用量具与设备 项目一:
钳工常用量具使用维护和保养 1、有关钳工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测量。
2、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1、有关钳工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测量。
2、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8 模块三
钳工基本操作知识
项目一:划线 明确划线工具的种类。
掌握划线基准的选择方法。
了解分度头分度的计算方法。 1、掌握划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2、正确使用分度头进行划线。
3、掌握立体划线的方法(选修)。
4、掌握典型不规则工件的划线方法。 2 项目二:錾削 掌握錾子的种类及应用、切削角度对錾削的影响 掌握錾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掌握錾削的方法。 2 项目三:锉削 了解锉刀的组成、种类。
掌握锉刀的规格及选用。 1、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2、掌握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
3、能把握正确的锉削速度。 2 项目四:锯削 了解手锯的组成。
掌握锯条的规格及选用。 1、掌握锯削姿势、方法。
2、能对各种形体材料进行正确的锯削,操作姿势正确,并能达到一定的锯削速度。
3、根据不同材料正确选用锯条,并能正确装夹。
4、熟悉有关锯削的废品分析和锯削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2 项目五:孔加工 了解麻花钻的组成及作用。
明确切削部分的各种参数及对切削的影响。
掌握钻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了解群钻的结构特点。 1、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
2、掌握各种孔的钻削加工方法。
3、掌握钻削时切削液的选择方法。
4、掌握扩、铰、锪孔的方法,并能正确选择刀具。 2 项目六:攻、套螺纹 掌握螺纹基本知识。
掌握攻螺纹工具及攻螺纹前底孔直径的计算。
掌握套螺纹工具及套螺纹前圆杆直径的计算。 1、掌握攻螺纹方法
2、掌握套螺纹方法。 2 项目七:刮削
研磨 抛光
了解刮削的基本概念及刮削基本知识。
了解刮刀的材料、种类、结构和平面刮刀的尺寸及几何角度。 1、掌握正确原始平板的循环刮削步骤。
2、能进行平面刮刀的刃磨。
2 模块四
模具
装配
知识 项目一: 模具装配技术 了解装配的作用、装配工艺过程。
了解装配工作的组织生产形式。
了解装配尺寸链 熟悉装配工艺过程。
2、熟悉装配工艺规程。
掌握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3、掌握装配方法 2 项目二:冷冲压模具的装配 了解装配技术要求,装配方法,固定方法
掌握典型冲压模具的装配方法 1、典型冷冲压模具的装配 2 项目三:塑料模具的装配 了解装配技术要求,装配方法,固定方法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装配方法 1、典型塑料模具的装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