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变化 第三节 人口空间变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 2.人口迁移的分类 3.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如下图所示: 3.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虽然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 [迁移应用]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人口的空间位置改变,就是人口迁移 B.各国友人来北京观看奥运项目比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C.学生出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D.走亲访友,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 C 时 期 特点 迁出 地区 迁入 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拉丁 美洲、亚洲、非洲 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迁移应用] 2.二战后,人口由迁入地区变成迁出地区的是( ) A.非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 【答案】 D 【解析】 在19世纪以前,由于美洲地区属于新大陆,各种原因的移民蜂拥而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非洲则仍然是人口的迁出地区。 1.概念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 向 古 代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大批 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 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3.我国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总的流向是从东部沿海省区流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主要的移出省区(市)是: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等,主要的移入省区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海南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具体来说,移出的省有: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移入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4.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距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迁移应用] 3.下列省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出地的是 A.上海 B.四川 C.广东 D.江苏 【答案】 B 【解析】 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时期分为两段考虑,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流向。四川省因为人口增长快,而经济发展不快,导致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因此始终是人口的迁出省。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 入 地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强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 出 地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类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 (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评价 (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2010·山东实验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