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一、原核生物的染色体:.doc

发布:2017-01-15约5.04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原核生物的染色体:   1.特点:   ⑴.染色体简单:   DNA分子:如细菌、多数噬菌体和多数动物病毒;   RNA分子:如植物病毒、某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毒。   ⑵.遗传信息含量少:   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远低于真核生物。   * 大肠杆菌(E. coli)只有一个环状染色体,   其DNA分子含核苷酸对为3×106,长度1.1mm。   * 蚕豆配子中染色体(n=6)的核苷酸对为2×1010,长度6000mm。   2.结构:   (1). 噬菌体的染色体结构:   (2).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DNA 结合物质:几种DNA结合蛋白、RNA。   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   ㈠、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1.组成:   (1).DNA:占染色质重量的30-40%;   (2).蛋白质:组蛋白含量比例与DNA相近,结构上起决定作用;非组蛋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   (3).其它:RNA和一些脂类。   2.结构:   奥林斯(Olins A. L.,1974,1978)   柯恩柏格(Kornberg R. D.,1974, 1977)   钱朋(Chambon P.,1978)   通过电镜观察和研究,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核小体: 由H2A、H2B、H3和H4 4种组蛋白构成。   连接丝: DNA双链 + H1组蛋白。 组蛋白 H1 53个氨基酸 H2A 129个氨基酸 H2B 125个氨基酸 H3 133个氨基酸 H4 102个氨基酸   1个核小体(绕有1.75圈DNA)+连接丝约200bpDNA。   组蛋白在进化上很保守,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差异很小。   如H4:牛、豌豆均是102个氨基酸,其中仅2个氨基酸不一样。   ㈡、染色质的种类:   (1).根据染色反应:   * 异染色质: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 常染色质: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二者化学性质相同,但核酸紧缩程度和含量不同,电镜下二者是连续的。   (2).染色深浅不同的原因:   * 间期异染色质区段的染色线仍紧密卷曲,故染色深,呈惰性状态;   * 常染色质区段的染色线解旋松散,故色浅,呈活跃状态。    这一现象称为异固缩(在同染色体上所表现的收缩差别)。   (3).异染色质的类型:   组成型异染色质:   主要为卫星DNA,构成染色体特殊区域,如着丝点等。   兼性异染色质:   存在于染色体的任何部位,在某类细胞中表现为异染色质状态,而在另一类细胞中表现为常染色质状态,如哺乳动物的X染色体。   人类巴氏小体(箭头):女性细胞中的一个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关闭其携带基因的表达。 蝙蝠胃内膜细胞间期细胞中的染色质分布(见下图)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见下表) 种类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染色 浅 深 间期 分散 卷曲 位置 臂间 近着丝点和端部 复制 早 迟 状态 活跃 惰性   ㈢、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有丝分裂中期观察,核中染色质卷缩成一定形状:   1条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即1条染色单体由1条染色线组成)。        螺旋化   染色质染色体   1.四级螺旋结构(Bak A. L.,1977): DNA双螺旋化 为前一级长度的 ↓H2A、H2B、H3、H4 1/7 一级  核小体       ↓螺旋化 + H1 1/6 二级  螺线体      ↓超螺旋化和卷缩  1/40 三级  超螺旋体        ↓折叠螺旋化   1/5 四级  染色体   计1/8400   四级螺旋化后DNA双链长度可压缩8000-10000倍。   2.染色体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Painta J. 和Coffey D.,1984) :   中期染色体去除组蛋白后的电镜图片:中间为两个非组蛋白形成的两个支架(见右上图)。   ㈣、染色体的结构:   1.染色体的染色质线数目:    * 单线论:即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分别是单线的。   原核生物: 染色体就是一条DNA分子;   真核生物: 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质线。   * 多线论:部分生物上有许多亚染色质线。        百合:2、4、6、8、16条。        紫鸭跖草:有64或128条。   2.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区:   故也有异染色质区出现(染色深)。其中:   * 茅膏菜的异染色质区位于染色体末端;   * 蚕豆、番茄、月见草异染色质区位于着丝点附近;   * 玉米异染色质区位于着丝点二边或一边。如玉米第7对染色体长臂和着丝点处有一段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