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科期末复习题纲.doc

发布:2017-06-05约2.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钦州市第一中学2011年秋季学期理科期末暖身题 哲学(1——4课)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2分) 1.A、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C、D、..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C、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 D、客观决定主观,意识反映物质 9.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古代唯物主义与近代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0.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桑—蚕—鱼”这一食物链,而且这一食物链又与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有密切关系这表明 ( ) A、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有联系,事物内部没联系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1.下列各名言中最能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全局与局部相互制约 D.要多角度分析问题 1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 B.客观实在 C.联系 D.矛盾 1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下列能准确表达动与静的的辩证关系是 A.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B.动与静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动与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15“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B.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C.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D.热爱并解牛工作,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1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与时俱进 17..①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逆自然而行,无异于拔苗助长”这句话是在批评 ( ) A、否认认识的能动作用者 B、否认普遍联系者 C、否认事物运动有规律者 D、不按规律办事者 20. A.B. C. D.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生物体都是变化发展的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22.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C、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发展战胜旧事物 D、事物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2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 A.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异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C.真理性的认识不止一个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性质上的区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姓名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8分) 27、简答(简要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8分)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请问: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8.简答: 因果联系的含义及方法论意义各是什么?(8分) 29.辨析:事物的变化就是发展(8分) 30.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述简练。12分)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际经济全球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它不仅使中国能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为中国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有利于国家更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1)结合材料,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6分) (2)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什么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及方法论意义是什么?。(6分) 31.实践与探究(要求依据题意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12分) 为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某校高一(3)班拟就此问题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假如你是课题组组长: (1)请你拟定课题名称。(2分) (2)你将如何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3分)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