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x

发布:2018-01-20约2.7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一、抵债资产风险分析   1、价值风险。从抵债资产的类别来看,农村信用社收回的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几乎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厂房、土地、车辆、存货等。但其中仅有少量在城区的房产和土地有增值的可能,多数房产、土地等所处地段偏僻,增值潜力不大。其它包括机器设备、日用百货等物品等有很多是长期库存积压的滞销产品,自然贬值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维护和处置,就会不断贬值,如果再算上管理费用,取得的抵债资产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负价值”。   2、评估风险。目前中介市场不健全,市场约束不强,个别评估机构只注重收取费用,而人为高估抵债资产价值,使低债资产评估价值远远高于其市场价格和实际价值。   3、处置风险。首先,税费问题是制约处置抵债资产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在办理抵债资产转让时,涉及到财政、税务、工商、房管、土地、法院等多个职能部门,办理手续环节多,并且还要交纳评估费、交易费、营业税、过户费、登记费、执行费、保全费等十余项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据调查,目前动产类和房产类登记费率、评估费率加上其它一些收费,已经达到抵债资产价值的15%左右。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处置市场,也是制约处置抵债资产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取得抵债资产主要包括厂房、设备、土地等方面,这些资产原始形成时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某信用社接收的一艘油船,因油运属于特种行业,在处置过程中存在着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不但增加了处置难度,而且延缓了处置时间,往往会错过最佳处置时机。   4、管理风险。重核算轻管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抵债资产取得后,由于缺乏各类资产专业管理人才、同时,又疏于管理和处置,使相当一部分抵债资产未能在一定期限内变现和产生经营效益,直接导致抵债资产贬值和变质,有的已经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还有的甚至被盗窃,从而造成了信贷资产的继续流失。   5、核算风险。从理论上讲,抵债资产应有足额的物资抵偿,但在抵债资产实际处置过程中,抵债贷款的本息和抵债资???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需要通过呆帐准备来核销,而农村信用社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抵债资产不计提呆帐准备,抵债资产处置后实际差额损失没有弥补的资金来源,造成了抵债资产虽然已处理完毕但账务却无法处理的现状。   6、制度风险。现行政策法规与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实际状况存在许多冲突,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出台的《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因行使抵押权、质押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变现”,尽管变现的时间有所延长,但抵债资产持有的时效性仍受到了限制。又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必须按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开发期限开发土地,超期一年未动工的征收闲置费,满两年未开发的无偿收回使用权”。而实际情况是,农村信用社自行开发的可能性极小,只能在规定期限内对有升值空间的土地进行处置,从而加大了抵债资产处置的损失。 二、防范对策   1、严格控制抵债资产的接收。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农村信用社应理性看待以资抵债,要采取谨慎原则,严格控制这种贷款回收方式;要严格控制抵债资产的接收数量,在确实不能通过现金等其它方式收回贷款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收回;要建立健全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特别是根据近年来抵债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使抵债资产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运作。同时,对于每一笔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无论金额大小,都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明确责任人及相应的管理责任,严禁越权操作,出现问题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切实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管理。首先,农村信用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要严格按照《贷款通则》、《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办理,特别是对抵押物品的选择和规定,要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因素、抵押物品的变现难易程度及抵押物品的权属关系等,超前防范信贷风险;贷款发放后要严格监督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动情况,对抵押物的变动、变化等情况也要定期、不定期地访查,发现抵押物出现的减值、毁损、转移等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要时要重新设置新的抵押方案,防止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担保能力不足或转移资产,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其次,要成立专门的抵债资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抵债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逐笔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同时,可以探索通过公开招标、打包拍卖、资产置换、承包返租等方式,实现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的多元化。第三,对抵债资产的处置,要根据市场、风险、收益、资产性质等情况,制定最优处置方案,把信贷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对抵债资产要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规定,认真进行账务核算,对确需转增固定资产的,要按照规定逐级报批。农村信用社审计部门也要把对抵债资产的管理处置情况纳入监管重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