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2课时 人口问题).pptx

发布:2016-12-22约2.46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计划课时:2课时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石凤海2013年3月15日第2课时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的人口问题;2.了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3.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4.了解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本课重点本课重点人口“三率”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总人口数×1000‰ 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0‰ 1.教材第7页第1题。活动欧洲北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欧洲、北美和大洋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2.读教材第7页表1-1-4,分析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及清朝乾隆年间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原因。三国时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 魏、蜀、吴三国之间战争不断;各国土地兼并加剧,赋税繁重;自然灾害频繁等。乾隆年间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原因: 农业生产的需求;赋税制度改革,按田亩数收税,替代了按人丁数收税;社会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无重大天灾人祸,死亡率降低,人口寿命增加等。 3.读教材第7页图1-1-7,完成下列活动。 (1)增绘一条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自然增长率 (2)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 长的特点,分析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自然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人口经历了短暂的负增长后,迅速增加。1959年—1961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原因:“大跃进”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1961年—1971年:人口高速增长。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传统的生育观念。 (2)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 长的特点,分析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自然增长率20世纪80年代:死亡率维持低水平,人口波动性增长。80年代初期:出生率显著下降。原因:计划生育政策。1985年左右:人口出生率上升。原因:“三年自然灾害”后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人口进入生育期。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2011年10月31日零点左右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 等问题最为突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和人口年龄结构失调 1. 世界的人口问题2.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展中国家 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更加贫困,同时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出生率( )自然增长( )高计划生育快0 ~ 14岁少儿人口比重过 ( ) 会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影响未来的发展。大医疗卫生压力资源压力就业压力贫困教育压力环境压力 2005年1月6日零时02分,一个体重3660克、身长52公分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至此,中国人口已达13亿。 除具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外,突出表现在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老龄化加快等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左)为新生公民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礼物 。 3. 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变化4. 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达国家 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改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以及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 )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第2课时 小结1.世界的人口问题;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3.中国的人口问题;3.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本课重点本课重点第2课时 课堂练习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甲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乙图),回答1~2题。B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总体呈下降态势B.总体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甲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乙图),回答1~2题。2.如果一个地区≥ 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之前B.1990 ~2000年 C.2000 ~2004年D.2004年以后B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3~6题。C3.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大多分布于( )。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D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