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七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 幼稚园之新大陆: 工厂和农村 三 大 弊 病: 外国病 化钱病 富贵病 三条 改革 方针: 中国化 省钱化 平民化 * 普及幼稚教育的三个步骤: 改变我们的态度; 改变幼稚园的办法; 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1927年11月,他带领助手张宗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29年10月18日,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晓庄幼教研究会成立。 * 陶行知 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进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这便可以认识小孩子有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六大解放”: ⒈解放儿童的头脑 ⒉解放儿童的双手 ⒊解放儿童的眼睛 ⒋解放儿童的嘴巴 ⒌解放儿童的空间 ⒍解放儿童的时间 *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具体的他曾提出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么去做、去干,他指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 3.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让孩子自己去看,去观察。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否则世界上的事物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解放儿童的嘴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问。 5.解放孩子的空间。把孩子从牢笼式的学校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要解放他们的活动空间,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儿童内在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 4.发扬民主。 * 六、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把旧的幼稚师范改造成新的幼稚师范 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陶行知运用了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中,陶行知解释了艺友制:“益友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 六、论益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首先是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是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第三,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3年的毕业期限。陶行知认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不是培养师资的唯一方法,应与普通幼稚师范学校“相辅而行”,不是拿来替代师范学校。师范学校不能废除,而应当根本改造。 * 两个特点: 1. 学用结合,理论密切结合实际; 2. 学习时间为半年,周期短,比较经济。 * 七、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 (二)重视儿童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 第五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 陈鹤琴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1914年——1919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霍布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 2. 1920年起,以长子陈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同时又以其子女为对象,研究家庭教育,写成《家庭教育》一书 3. 1923年,在自家客厅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其实验成果作为《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 4. 1927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5.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开展难民难童的文化和抗日教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