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与功能、家庭和谐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生活中对家庭的认识和体验紧密相连。学生已初步了解家庭成员及其关系,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深化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关系,理解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树立家庭和谐的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家庭成员,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他们对家庭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家庭关系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家庭生活充满好奇,对家庭关系的话题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理解抽象的家庭概念。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故事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偏好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家庭关系时可能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系的深度理解不够,二是难以将家庭关系与个人行为规范相结合,三是面对家庭矛盾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处理方法。此外,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教师引导和纠正。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电子白板。
2.课程平台:学校教育平台、班级微信群。
3.信息化资源:家庭关系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音频故事。
4.教学手段:图片展示、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提问:家庭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们觉得家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引出课题:《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2.讲授新知(20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家庭关系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展现了哪些家庭关系。
-教师讲解家庭关系的种类,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等。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等。
-讨论家庭的功能,如情感交流、生活照料、教育引导等。
-分组讨论:在家庭中,我们如何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教师总结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家庭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庭关系,与家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5.作业布置(5分钟)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讨论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家庭关系调查问卷、家庭故事写作等。
-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期待大家的精彩分享。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家庭关系的种类,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等,并能够识别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等。
2.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学习,对家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感受到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增强了家庭责任感,愿意为家庭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3.沟通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学会了如何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增强了与家庭成员沟通的能力。
4.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面对家庭矛盾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社会实践: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与家人分享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为构建和谐家庭贡献力量。
6.创新能力:学生在完成家庭关系调查问卷、家庭故事写作等作业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家庭故事。
7.合作能力:在小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