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推荐】.docx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推荐】
一、领导小组组成
1.组长:由校长担任,全面负责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2.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3.成员:包括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校心理辅导员、校医、家长代表等。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工作计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题活动、心理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跟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6.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促进家校共育。
三、具体工作内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课程设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方法、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
2.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1)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为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2)讲座内容:涵盖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
3.心理咨询与辅导:
(1)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对心理困扰学生进行一对一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心理健康活动:
(1)组织心理剧、心理漫画、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心理健康活动。
(2)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5.家校合作:
(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
(2)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
6.教师培训:
(1)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心理学、心理咨询等相关培训。
(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四、工作评价与反馈
1.定期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对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展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收集学生、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