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同步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训练卷
5、古诗词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g suō yī jī lóng lián peng chú cǎo
( ) ( ) ( ) ( ) ( )
1、草铺(pū 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á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 lè) 4、最喜小儿亡(wáng wú)赖。
1、“清平乐”的“乐”读“yuè”。 ( )
mù tóng suō yī jī lóng lián peng chú cǎo
( 牧童 ) ( 蓑衣 ) ( 鸡笼 ) ( 莲蓬 ) ( 锄草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草铺(pū 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á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 lè) 4、最喜小儿亡(wáng wú)赖。
yuè”。 ( √ )
2、这三首诗都是叙事诗。( × )
3、“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中“六七里”“三四声”与“一叶渔船两小童”一句中的“一叶”“ 两小童”,都是确指的数字。( × )
4、“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牧童衣服都来不及脱,倒下便睡,一直睡到月上中天。( × )
5、《牧童》一诗中,“六七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 )
6、“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牧童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倒下就睡,一直睡到月上中天。( × )
7、“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指作者在酒醉之中听到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取乐。( × )
8、《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是三首古诗。( × )
9、“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因果关系,前句讲原因,后句讲结果。( × )
五、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诗或词意。
1、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放牧归来吃饭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牧童就在明月下连蓑衣都不脱地睡下了。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3、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铺: 铺开。 弄: 逗弄
绿草如茵,原野一望无际。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 怪不得 遮: 挡
怪不得没有下雨也撑开了一把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前进啊。
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顽皮,淘气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那个最小的最顽皮的儿子,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 唐 代 吕岩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牧童晚归休憩 图,表达了作者对 远离喧嚣、安然自乐 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其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一句将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舟过安仁》是 宋 代诗人 杨万里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所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