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四课第二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班级: 姓名: 学号: 编制:杜艳玲 审核:赵杰、李晓红 时间:2013.11.18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客观的
【重难点问题】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知识点梳理】
注意:以下内容必须用序号在课本中标记好,并填在学案空白处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在课本的目标题改过来)
阅读课本P31——32,回答以下问题:
1、运动的含义: 。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3、绝对运动和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4.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专家称气候异常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1】名言赏析:“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主探究2】阅读课本P32上面虚框,回答问题: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线,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32中间虚框,回答问题: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自主探究3】阅读课本P33第二个虚框,回答问题: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自主探究4】判读并改错
1、物质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1-3C级,4-6B级)
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传》中这句话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在你看来,这种观点
A.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B.肯定物质是运动的,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主张运动是与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D.否认运动有自己的承担者,承认运动是有条件的
4.“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首诗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事物运动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B.?
C...A.B.C.
D.
4.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这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并改变规律
B.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C.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显示全部